《荆楚社科名家(第一卷)》节选 朱祖延:短暂出国,历练羽翼

 埃及期间和留学生在一起

1960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与叙利亚合组的泛阿拉伯国家。原计划还包括伊拉克在内,但因局势不稳定而未加人。1958年3月8日,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后来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以合众的形式加人,整个联盟因此更名为“阿拉伯合众国”(United States 0f Arabia)。由于埃及的个别霸权主义政策,1%1年9月28日叙利亚宜布退出,12月北也门也退出,但埃及仍然保留这个国号直到1972年为止。)文化交流协定,朱祖延奉派赴埃及开罗高等语言学院汉语系讲学,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历时近三年。当时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政局日益右倾,对内镇压民主,对外反苏反华,因而对于来自中国的外教人员,采取了“业务上依靠,政治上限制”的两套手腕,这给中方援教者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带来了不少的阻力。在这种不利的客观条件下,朱祖延和随行的同事们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工作、社交活动和外语学习三个方面的任务。尤其是英语学习,在工作需要和工作实践的双重动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中国驻埃及使馆前留影

回国后,受高等教育部的委托,朱祖延主持编写了教材《汉语读本》(共6册)和《绘图生活常用词汇》(l册),196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在这期间,他担任编写小组组长,在工作中一贯表现热情积极,认真负责,虽然教材三番五次地讨论修改,但他一直情绪饱满,耐心细致地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教育部办公厅对外联络处的高度评价。

不断开拓,成果累累

湖北大学的前身是武汉师范学院。1964年1月,完成《汉语读本》编写任务后的朱祖延,又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武汉师范学院。1984年,武汉师范学院改称湖北大学,朱祖延此后再也没有调整过工作单位,把自已一生的大半时光都献给了这所学校。他扯旗擎天,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撑起了一片蓝天:一片属于他自己学术生涯的天空,同时也是属于湖北大学名誉的天空。

在这里,他长期负责学校基层的政务工作,但同时以“愧我樗材甘寂寞,芸窗占毕老雕虫”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了学术事业的一个个壮举,为自己博得喝彩的同时,也在不少场合替湖北大学贏得了荣誉,提高了知名度。

20世纪70年代初,他主编《毛泽东诗词解说》,着重从文字的疏通人手,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各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充分肯定了毛泽东诗词的文学地位,被中南地区几家师范院校用作教材。70年代末,他又撰著成《古汉语修辞例话》一书,用作高校文科古代汉语的补充教材,该书于1983年获“中南五省优秀教育读物奖”。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十来年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在川、鄂两省的高校中有序展开。作为副主编之一的朱祖延,在初期人力、物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克服阻力,招纳贤才,亲自牵头组建了武汉市编写组,并出色地完成了占全书总任务六分之一的工作量,所编书稿的质量丝毫不逊色于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两个编写小组。这对于当时名气、地位、影响力都极其一般的武汉师范学院来说,真是难能可贵了。

1985年,朱祖延专著《北魏佚书考》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问世,这部创新门类、考证精审的著作荣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主持编撰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也是一部创新体例,引领潮流的专门工具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很快获得全国十大畅销书奖”。

1989-1992年间,朱祖延主编的《中华掌故类编》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共计六卷本300多万字的著作“集成掌故,开创先河”,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1994年,他独自编撰的《引用语辞典》一书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这部为响应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号召而编成的工具书,具有“发凡起例,填补空白”之功,获“首届国家辞书二等奖”。后来,在此书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引用语大辞典》,也荣获“首届湖北图书奖”。

1996年,由朱祖延担任主编、凝聚着湖北大学古籍所人心血的《尔雅诂林》一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因其“汇聚史料,启牖雅学”之巨大贡献,荣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受到了国内权威学者的高度评价。

《汉语成语辞海》是由朱祖延继《汉语成语大词典》之后主编的又一部大型成语词典,也是他对中国汉语成语词典编纂事业作出的又一大贡献,1999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相较于前者,这部工具书旨在提高质量,期于精善,以精要和完善见长,也因此于2001年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第四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2003年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病体残年,攻坚克难

 老年时期

1985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进入复审、终审的紧张阶段,朱祖延被无情的病魔击倒了。先是早已在身的肾结石急性发作,逼得他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事业,住进了医院。肾结石手术后,正当他满怀喜悦重返案头时,又一个晴天霹雳向他袭来,经检査他被发现患有直肠癌。这对一个视事业为生命的学者来说,真是一个惨酷而又沉重的打击。此时,他感到痛苦,为自己不能顺利完成编纂任务而忧心如焚,他苦苦哀求医生,不要做手术了,趁有生之日再为《汉语大字典》的问世做一点工作。正因如此,他才不顾一切悄悄把《汉语大字典》和由他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的书稿带进了医院,背着医生偷偷审阅。亲属们、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劝他早做决断,尽快做手术。他的一个亲戚是南京医院的医生,得到消息后,专程从南京赶来看他。这位亲戚一看他的病历,焦急地流出眼泪,苦苦地给他做工作。在同事们的劝告和亲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勉强同意做手术切除。而书稿的审阅也是直到进手术室时才停止下来。

朱祖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推进了手术室,然而他从此失去了排泄大便的自由——肛门被改道了,用他的话说是“从此成了一个残废人”。之后,他口占一绝:“难投药石入膏盲,偷得闲身且卧床。鱼烂龟刳同一厄,羡他公子本无肠。”(《朱祖延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1年9月版,第616页。鱼烂龟刳:鱼自内部腐烂而亡,龟有坚硬的外売,它死去后掏取内脏颇为不易。此代指死亡。而螃蟹在旧时被雅称为“无肠公子”。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表达了自已身经劫难,闲卧病床的无奈,以及对死亡的无惧但又渴望健康的心理。强烈的事业心最终使他经受了这一痛苦的考验。就在手术之后不久,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他又身带排泄器走上了他依恋不舍的讲台,累计三个学年,为研究生上课1086学时。

直肠癌切除手术后,朱祖延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外出不便,经常腹泻、高烧,面部神经痉挛日益严重,并且又出现了肾结石。可他却强忍着这无名的痛苦紧张地工作着。因为面部神经痉孪,左眼皮被扯动不能看书写字,他就用左手拉着或压住眼皮,右手执笔改稿书写。夏季,武汉的天气酷热难耐,他就关门闭窗,加厚窗帘,上用吊扇,下用台扇来降低室温,坚持工作。不停地劳作,使得他在1990年9月份再次病倒了。实在支撑不下来的情况下,同事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他的爱人真切地说:“他这个人呀,为了工作,可以连命都不顾!”朱祖延这种事业高于生命的精神在湖大师生和湖北地区的其他高校中被广为颂扬。

《汉语大字典》直到1990年才全部出齐。拿到了凝聚有自已心血的成果,朱祖延满怀欣喜和感慨,诗兴顿起,赋诗日:

十年尔雅注虫鱼,翻检缥缃万卷书。

留得藏山事业在,此生应不负居诸(《朱祖延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1年9月版,第621页。)。

诗意中透露出对曾经辛苦经历的回味,以及难以前的荣誉感、自豪感。

 《尔雅诂林》出版座谈会期间,和李学勤在一起

 «尔雅诂林»出版座谈会期间,和傅表珠在一起

 «尔雅治林»出版座谈会期间,和许嘉璐在一起

在主编《尔雅诂林》时,他的身体状况同样很差,但他总是事事亲力亲为,审读书稿夜以继日。这其间的苦辣酸甜,自不待言。可他却始终微笑着,依旧一字一句地审读全稿,然后再在书稿袋上端端正正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他说:这是千金一诺,这是问心无愧!创作于1999年的一首《编纂<尔雅诂林>述怀》可以作为他的真实写照:

志业希踪郭景纯,耽研《尔雅》步芳尘。

十年寝馈虫鱼注,无害身为磊落人(《朱祖延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1年9月版,第632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划项目《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陆续在全国展开。其中,《语言文字典》由湖北省承接,于1995年初开始运作,主编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朱祖延身上。当时的朱祖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他从人事组织与调配,到先期样稿的审读,都积极参与,尽职尽责,体现出老骥壮心,再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令人敬佩。后来,他的左眼因老年白内障先后动过两次手术,视力未见好转,度数已近乎为零,“终日视茫茫,因循若面墙。任人清白眼,相对总无妨。”(《朱祖延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祟文书局,2011年9月版,第641页。)形象地写出了他当时的痛苦与幽默。但朱祖延仍以极大的热情主编了这部中国最大的类书《中华大典》中的《语言文字典》。2000年,年近八十岁的他曾写过《耄年遣怀》一诗以明志:

寿臻耄耋望期颐,急景凋年志未移。

才逊杨修人一口,衰如廉颇饭三遗。

胸中丘壑随龄减,眼底风光得句迟。

若问余生何所适,操觚染翰不知疲(《朱祖延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1年9月版,第632页。)。

 

可以想见,正是由于对学术事业真挚而深沉的热爱,才让他人到暮年还矢志不移、不知疲倦地工作。所以,这一时期的朱祖延,一直是在视力极度不佳、面部肌肉常常痉挛的情况下履行着《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主编的职责,最终由于身体原因而于2011年12月17日病逝。朱祖延生前未能见到即将付梓的这部大作,着实是一个遗憾,但他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则将永远被人铭记,永远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