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著名语言学家朱祖延 "大国"不再"小字典"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献学家、湖北大学资深教授朱祖延,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7日12时48分逝世,享年90岁。

朱祖延教授1922年出生于江苏宝应。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大学者汪辟疆、殷孟伦等先生的高足。他为人谦和持重,为学博雅通识,在辞书编纂和古典文献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

1947年大学毕业后,朱祖延来到武汉任中学语文教师,1956年进入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湖北大学前身)工作。1960年,38岁的朱祖延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访问学者,前往埃及开罗大学教中文,他使用流利的英语教授汉语,还能用阿拉伯语和学生聊天。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是文化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具书,与泱泱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1975年,周总理提出,要改变大国小字典的状况,组织专家编写《汉语大字典》,53岁的朱祖延被任命为副主编,第一次接触辞书编纂。

在众多辞书中,《尔雅诂林》倾注了朱祖延最多的心血。为编纂《尔雅诂林》,朱祖延领着20多位学者整整奋战了14年。为收集两千年来关于尔雅的资料,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大图书馆,收集研究专著144种,选择其中的140种做成了10万多张的资料卡片,这些卡片装满了60多个大纸箱。这期间,他们每年经费只有一万元,却访遍全国上百家图书馆,乘船只能坐五等散席,乘车只能坐硬席车厢,住在最简陋的地下室旅店,有时甚至住大澡堂。每到夏天,工作室没有空调,温度摄氏40多度还不能开电扇,一阵微风都会将满桌纸片吹散

1984年,《汉语大字典》进入审定的关键时刻,朱祖延却因肾结石病倒了。紧接着,一连串不幸相继袭来———刚做完肾结石手术,他又被确诊为直肠癌,而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导致了他眼底出血,凝固的血液封闭了视网膜,左眼近似失明。当时,正逢《汉语大字典》和《汉语成语大词典》需要定稿,朱祖延怕延误工作,坚决不肯上手术台。后来,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他接受了手术,幸而手术十分成功。

虽然医生一再嘱咐他不要用眼,但手术后的朱祖延依旧每天拿着放大镜,一句句地端详着满纸的蝇头小楷。上千万字的《尔雅诂林》,他一字一句地审读,然后才在书稿袋上端端正正签上自己的名字。《汉语成语辞海》收录了2.5万条成语,仅他一人就从典籍中爬梳新词近千条

就在两个月前,湖北大学80周年校庆时,正值被称为校宝的朱祖延教授90岁寿辰,借此机会,学校举行了朱祖延教授90华诞祝寿暨《朱祖延集》的首发座谈会,湖大古籍所编纂近两年的《朱祖延集》得以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