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博物馆:从常态到品牌——黄冈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定位与目标

黄冈博物馆是一家历史综合类的国家二级博物馆、AAA景区,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42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近5万件(套)。2014年4月被授牌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历史综合类博物馆,我们的科普工作主要分为常年开展的科普社教工作和集中开展的科普周专题活动,常年开展的科普工作以免费开放及讲解、社教科普活动、流动展览、专题讲座为主,集中开展的科普周活动主要形式为科普周讲座、科普周专题展览和科普周专题特色活动。现在与大家交流分享,自2012年开馆以来,我们馆将科普工作从常态化到品牌的历程。

一、博物馆科普工作的目标是常态化、体系化和品牌化

为丰富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形式,在12年黄冈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我们将馆内特色科普活动常态化,一个月一到两场,节假日和暑期推出学生专场。

科普活动常态化后,我们更加合理有序地安排全年的社教活动,也就是体系化,品牌化。在今年,还推出了千年黄州微学堂“建党百年”专题系列活动,以专题展、专题讲座、科普活动、红歌教唱、红色故事宣讲等多种科普活动形式,为观众普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铭记百年、谱写新篇。

除了“请进来”,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原则,黄冈博物馆的科普工作大胆走出馆门,走进社会。精心制作了题材内容深入浅出、知识涵盖面广泛的“黄冈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黄冈文化遗产展牌”“党史中的纪律——反腐倡廉历程展”等一百余块流动展牌,配套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每年巡展40天以上,受惠观众年均10万余人次,逐渐形成了“黄冈博物馆——学校——社区——机关——社会——部队——乡镇”为一体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辐射网络和文化资源交流平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 

目前我们已形成品牌化的项目有“快乐考古行”“七彩陶艺”,这两项收录进了《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示范案例》;还有研学实践类的“让课本知识活起来”,在2019年,我馆以此项目为品牌案例,申报成功为黄冈首批研学实践基地;

在2020至2021年,我们打造了品牌项目“千年黄州”微学堂线上线下科普社教系列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包括音频讲解、图文介绍、视频解读、互动问答。推出平台以官方微信、官网为主要渠道,同时走进校园,将微课堂以线上课堂的形式,与新华书店合作以主播互动的直播形式等多种推广渠道扩大线上科普课堂的影响。2021年,《“让孩子爱上文物”——黄冈市博物馆“千年黄州”研学课程线路》荣获湖北省文博系统“最佳研学线路”和“优秀研学课程”等奖项。

二、我们在从常态到品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1、领导重视

设有科普办公室及专门的科普活动空间、教室,配套的LED大屏、投影;

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我馆现有专职科普工作人员12名,通过加强培训,内部细化分工,参加各类活动与比赛,提高科普专业人员素质,登记注册的科普志愿者达600人以上。

3、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每次开展活动后及时将活动资料归类,整理成汇编材料。

4.建立合作机制,形成社会科学普及教育辐射网络,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

通过对现有科普教育资源的筛选,定期上传至公众号平台和官网平台,列出“菜单”,与观众建立起长期互动关系。同时结合观众需求,定制专业文化类科普类线上专题,“订单式”一对一进行科普服务。

三、关于科普周,我们这样筹备开展

策划科普周活动,我们按照“围绕主题、面向群众、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主旨要求,将前面提到的有效措施实际运用用,大致就是以下流程:

1、围绕活动主题列出方案

2、上报市社科联审核把关

3、联合各界社科志愿团体

4、全方位多渠道广泛宣传

5、活动材料及时汇总上报

四、下一步的探索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利用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民科普、自主学习、终身受惠的基地场所,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到科普资源的福利,这是我们未来不断奋斗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打磨品牌内核,增加博物馆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可持续的科普社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