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深入推进新时代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

2010年10月,省社科联正式批准在咸宁市依托湖北科技学院(原咸宁学院)建立全省第一个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咸宁)基地(以下简称“湖科基地”),从此,我省社科普及教育工作步入基地化推进新时期。10多年来,湖科基地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怎样建设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为新时代加强全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在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的社科普及教育活动中,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科普及研究基地这一问题,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只有坚持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目的,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地作用,不断提升科普成效。

一、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不断创新学术例会制度,努力建设学习型基地

多年来,湖科基地建立健全以“研读重要文献,交流学习心得;报告研究进展,开展学术点评”为主要任务的的学术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基地成员深入地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努力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主要措施:

第一,制定研读计划。要求基地成员年初拿出个人的研读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第二,组建研读小组。要求基地成员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方向组成研读小组,经常性展开专题研讨活动;

第三,创新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基地成员研读重要文献,交流学习心得;报告研究进展,开展学术点评。

——主要成效:

第一,努力做到学而懂,力求在坚持认真研读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广大成员认真研读,深刻领会,深入思考,着力在把握科学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努力做到学而信,力求在坚定理想信念基础上筑牢精神支柱。如何解决学而不信的问题,成为理论学习的讨论热点。大家认为,一方面要以博大宽广的胸怀来看待人们的信仰问题,另一方面更要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和振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责任,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人们的共有精神家园,坚定占领宣传、文化、教育阵地;

第三,努力做到学而用,力求在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省社科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湖科基地认真组织“加快推进湖北省‘一山两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的对策研究”、“加快推进咸宁县域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研究”等专题调研;

第四,努力做到学而行,力求在坚持外化于行基础上坚定行动自觉。大家表示,要随时了解群众需求,注意群众情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去为群众服务,让基地服务成为一个鲜亮品牌。

二、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成员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基地

湖科基地始终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坚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创新,在抓住问题、解决问题中创新,在紧贴实际、遵循规律中创新,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基地。

——主要措施:

第一,创新研究基础。湖科基地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基地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一是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础理论研究;二是突出了唯物史观社会共同体论的当代建构研究;三是突出了唯物辩证法改革创新方法论研究。

第二,创新研究方向。在顺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湖科基地开展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话语体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大众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传播规律研究”、“咸宁市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和“咸宁市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的对策研究”等专题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第三,创新研究特色。湖科基地不断凝聚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协同研究,努力打造以大众调研、大众讲坛、大众科普、大众文献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服务品牌,更加突出了以专题调研为基础,以对策研究为重点,以服务大众为目标的学术应用型的研究特色。

——主要成效:

第一,专题调研有了新成绩。湖科基地在校领导、校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调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第二,学术研究有了新收获。湖科基地成员累计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经费45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8项,市厅级课题3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C刊18篇;

第三,对策研究有了新突破。湖科基地鼓励广大成员申报省委宣传部重大调研课题、省政府智力成果招标项目、省社科联基层社科研究资助项目,深入开展战略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

三、以理论服务为目的,精心打造大众服务品牌,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人文社科知识重点在大众化,难点在大众化,生命力也在大众化。湖科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以理论服务为目的,精心打造大众服务品牌,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地。

——主要措施:

第一,开展大众调研,夯实大众服务基础。湖科基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众调研为基础,积极组织广大成员走进社会、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深层次研究咸宁市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第二,举办大众讲坛,搭建大众服务平台。多年来,湖科基地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学生代表利用“大众讲坛”这一平台作了360多场专题报告,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较好反响;

第三,做好大众科普,突出大众服务重点。湖科基地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人才汇聚、文化互补等协同优势,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乡土(以下简称“三贴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社科普及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坚持抓好以队伍建设、平台载体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社科普及“三大建设”;二是坚持“三贴近”原则,推动社科知识在群众中“落地生根”;三是坚持实效性原则,推动社科普及系列化、常态化、制度化;

第四,编辑大众文献,培育大众服务载体。为了推动理论服务的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湖科基地坚持编辑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研究”、“乡村振兴问题研究”、“咸宁问题研究”等十二个专题的“大众文献”,分别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在一定受众群体免费发放,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主要成效:

第一,延伸了大众服务的对象。湖科基地既坚持立足校园,又努力融入地方,组建湖北科技学院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精心打造以大众调研、大众讲坛、大众科普、大众文献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服务品牌;

第二,创新了大众服务的形式。湖科基地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人才汇聚、文化互补等协同优势,采取参观考察、专题调研、学术研究、理论研讨、决策咨询、理论宣讲、日常宣传、网络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有效促进了大众服务的系列化、常态化、制度化;

第三,提高了大众服务的实效。在武汉大学石云霞教授、湖北大学江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资源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的热情指导下,湖科基地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大众调研的亲和力,准确把握大众科普的分众化,逐步扩大大众讲坛的覆盖面,切实增强大众文献的可读性,从而不断提高了大众服务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