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的实际运用(邢福义)

"最"的实际运用邢福义 我们常说哪座山最高,哪条河最长,哪个国家人口最多,哪位先生年纪最大。"最"这个词,是个经常使用的词。什么是"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作为词典中的一个词,"最"的基本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所说的人或事物在排列上位居第一;第二,所说的人或事物在数量上独一无二,即唯一。然而,实际的语言运用灵活多变,语词一旦进入具体句子,其含义并不总是那么单纯死板。让我们就从"第一"和"唯一"两个侧面,来考究考究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最"。(一)是否一定?quot;第一"?不一定。人们说"最",有时是客观性表述,有时是主观性表述。客观性表述,是尊重客观事实的表述。比如:"作家中,用词最多的是莎士比亚,近12000个。"这是通过计量来测定"最",可以证实,可以辨伪,可以更正。主观性表述,是反映主观心态的表述。比如:"苏小姐脸红,骂她:你这人最坏!"(钱钟书《围城》)被骂的"她"绝对不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最坏"的人!这种表达情感的说法,反映的是感情的真实,不需也不能辨别真伪。(二)是否一定是"唯一"?也不一定。人们说"最",所指对象有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只一个。比如"最高学府",指的肯定不只是一间大学;又如"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上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指的肯定不只是一个优秀学生;再如"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里在出现"最多"的同时还出现了"两个";再如"岳麓书院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这里在出现"最高水平"的同时还出现了"大量"。再看这个例子:百花文艺出版社始建于1958年,已走过40载风雨的历程。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一批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孙犁、萧乾、王蒙等等,都曾欣悦地将他们的力作交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家》1998年第4期封底)这里既出现了"最负盛名",又出现了数量词语"一批",还出现了并列结构"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孙犁、萧乾、王蒙等等"。意思很明白,这"一批"作家,都是"最负盛名"的。可知,"最X"形成一个"最"义级层,"最"义级层的事物涵量,不仅可以是单个体的,而且还可以是多个体的。由于不一定是"第一",在特定情况下,"第二、第三"之类可以跟"最"同时使用。比如:"这是北京第二座最大的王府,仅比怡亲王允祥的府邸略小一点"。(二月河《雍正皇帝》)等于说,北京有两座最大的王府,怡亲王府邸是第一,这是第二。由于不一定是"唯一",因此,就会有以下的两种说法。(1)最……之一。如:"冰心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初中《语文》第六册)由于属于"最X"的不只一个,其中一个自然可以说之一。有人认为"最……之一"是有语病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错,倒是批评者在认识上有偏颇,把"最"的用法简单化了。(2)"最最"。如:"那是北京最最热闹的前门大街。"(魏润身《扰攘》)等于说,北京最热闹的大街有好些个,前门大街是最中之最。文革期间常常听到"最最最最"。那种话风和文风不值得提倡;但从语用心理看,这正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潜意识?quot;最X"可以是多个体的。因此,可以最中有最;也因此,不仅可以"最最",甚至还可以"最最最最"。《语文建设》杂志上,刊登过一篇怀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在我的心目中,宗师是治学和为人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学术界的人。"有人指责说:"最"字用错了。其实,这个判断毫无问题。首先,"在我的心目中"表明这是个人看法,不想强加于人,属于主观性表述;其次,"宗师"可以多个体,堪称"宗师"的大学者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只是一个人,当说他们之中哪一位"治学和为人都达到了最高境?quot;时,绝对没有说他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必须加强对语言现象的思辨。我们说,"没"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没","最"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