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崇台:坎坷的求学之路

谭崇台,著名经济学家,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经济学第一人。

1920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3—1944年在湖南一家矿场当会计。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了公开的留学生考试,要从5000名大学生中选出300人赴国外留学,谭崇台最终以财经类第五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谭崇台一口气向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等6所美国知名高校提出留学申请,3所高校当即答复同意,谭崇台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经济系。1944年12月,谭崇台和6位留学生一起在昆明登上了一架美军运输机,在夜色的掩护下飞越驼峰航线转道印度。一个月后,谭崇台突然接到通知,在孟买登上2万吨级的运兵船本森将军号,穿过赤道,绕道澳大利亚、新西兰,历时40天抵达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1945年,哈佛求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列昂惕夫。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到华盛顿远东委员会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和赔偿问题。1948年,谭崇台谢绝各方挽留,执意回国。回国后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职称为副教授。1952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先后担任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经济系副主任等职务。1957年后,谭崇台虽曾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一如既往。1978年,当了30年副教授后,终于成为教授。1981年发表了第一篇发展经济学论文。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发展经济学专著。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个招收发展经济学博士的博导。1991年他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出版《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1920年,谭崇台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的家庭。1937年会考,谭崇台获得了四川省的第三名,他也因此获得了免试进入任何一所大学的保送资格。他先填报了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和中央大学,却因为这一规定未能执行,又错过了考试,最终被分配到西北工学院。可是入学仅仅一个月,学潮和罢课使他又一次失去了学习的机会。1938年,由于武汉沦陷,武汉大学搬到了四川乐山。也是这一年,谭崇台重新参加了高考,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经济系。那时的武汉大学,生活条件不是一个差字能形容的。在乐山文科男生住在三个宿舍,谭崇台他们住在最差的第五宿舍。说是宿舍,其实那就是个当铺的库房,库房只有一个通风的小窗,小小的房间里却住着20多个人。高年级学长口中珞珈山的美景以及有暖气供应的樱园宿舍,使谭崇台心生对珞珈山的无限向往之情。他曾在诗中写道:东湖碧波梦,珞珈翠微心。国破山河在,何年到汉荆。当时,谭崇台的国文老师叶圣陶先生在诗后批了这样一句话:爱国爱校之心深也。

当时的图书馆就是供奉孔子的大成殿,地方很小,没有办法读书,幸而还有茶馆,只需点一壶茶就能坐一上午,尽管很吵闹,但也解决了不少问题。

谭崇台清楚地记得,叶圣陶先生每两周就会给他们布置一篇作文,他们把作文上交之后,他都会一篇一篇仔细地阅读,每个学生上交的作文本都会留下他用红笔修改过的痕迹。叶圣陶先生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谭崇台,在他以后的从教生涯中他时常都会想起叶圣陶先生在灯下为他们批改作文的情形,并且不断地激励他保持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

毕业时,学校把他们一批没有着落的学生统派到资源委员会。不久,谭崇台被派到湖南一个厂当会计,随后又被介绍到税务局工作。谭崇台对这样的安排毫无兴趣,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使他感到十分困惑。

正在彷徨之际,得悉教育部将举行公开的留学考试,要从数千名大学毕业生中选取320多人,其中财经类约招50人,谭崇台暗下决心,要搏一搏。经过短暂时间的准备和沉着从容的应试,他以第五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谭崇台的第一选择是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经济系。

1944年底,谭崇台实现了走出四川盆地、到外地去求学的愿望,和陈观烈、陈文蔚等中国留学生踏上了赴美求学的旅程。他们先从重庆飞抵昆明,傍晚乘美军运输机在夜色的掩护下,经过驼峰航线到达印度,再乘船经澳大利亚、新西兰抵达美国西海岸,历时42天。据谭崇台回忆,每一个路段都有生命危险。用他的话来说,那时候就是命悬一线。

到马萨诸塞州查里河边的哈佛大学后,谭崇台和陈观烈、陈文蔚等专业相同、经历相似、性情相投的中国留学生同吃、同住、同行,形影不离,一时间被誉为哈佛三剑客(此前,韩德培、吴于廑、张培刚也有此说法)。谭崇台至今还记得他们当年在查理河边芳草地上月夜漫步、谈古论今、切磋砥砺的情景。多情查理河边月,年年犹忆三人行的诗句,就是他对当年友谊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