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编者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开学典礼上,王伟光院长作了重要讲话。围绕王伟光院长的讲话,大家畅所欲言。下面摘发6篇学习体会。

坚信、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王伟光院长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七点意见:一是高度重视,贵在自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学好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也是理论工作者的看家本领。二是目的明确,全在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武器,是理论指南,不是解决个人吃饭问题的家伙,不能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当做一种职业,当做挣钱的工具,当做评职称、解决待遇的台阶,而是为了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三是精读精通,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要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也不能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而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精通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研读马列原著,要原原本本地学,要仔仔细细地学,要逐字逐段地学。学习马列原著,只要长期坚持,必有益处。四是联系实际,思考分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要解决的第一等重要问题。精读精通就要抓住实际问题,用心对照读,随读随想,认真思索,加以分析。五是抓住精髓,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六是克服自满,学习到底。学习的敌人是自满,一定要克服自满情绪、骄傲情绪。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永远不能毕业的,要学习到底。必须下决心坐下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学习。七是学习理论,创新发展。

同时,他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班的全体学员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听从院长、老师管理。二是遵守校规校纪。三是甘坐冷板凳。集中精力,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做到读有所获、学有所成。四是做好读书笔记。读马列经典著作既要动眼,又要动手,还要动脑。要把读书笔记作为检验学习效果如何的一个标志。

听完报告,有以下感想和认识:

一、自觉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王院长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南与方法,是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思想基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要具有这样的认识高度,牢牢树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王院长在报告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大声疾呼要彻底改造这种坏的学习风气、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区别各种理论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正如王院长所说,马克思主义的书很多,原理、观点、结论也很多,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背的东西越多越好,而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最基本的东西,这就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一脉相承的世界观、方法论,也可以说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了这个最基本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即世界观、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东西,是指导实践的思想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新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黄 春)

 精读精通 创新发展

一是精读精通,坚持不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虽然不是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但其中的内容却是需要下苦功夫、硬功夫去认真研读。要扎实把握经典著作的基本知识,工作量决不会小,容不得一点轻视。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原典,不妨采取“句读”的方式,即逐字逐句地进行研读和理解,以至于达到“领会”的境界。这一点,就是报告中提到的要“下功夫读原著”。具体怎么精读?对于博士生而言,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认为,应该带着问题去读书,以问题为读书的出发点,并在读书的过程中努力寻求答案。例如,我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有兴趣,针对有学者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创建出一个系统的国家理论”的看法,就可以重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求答案。这样有目的性地读书,不仅能够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而且能够围绕特定的一个“的”挖掘并把握与之有关的知识,比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职能的演变,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等有关知识,都可以在考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国家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阐发的过程中把握清楚。

二是学习理论,创新发展。作为一名博士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班的学生,学习理论的任务不仅仅是掌握原著内容,还应该在深刻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作出理论创新。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当今世界,时代出现了阶段性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理论工作者,尤其重视理论创新,并勇于挑起理论创新发展的大梁。“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只有用时代感兴趣的话,去说解决我们这个时代问题的话,才能更好地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李江静)

 让马克思主义事业在群众中播洒希望种子

 一、坚信马克思,做忠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我们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有用,是因为马克思是解释和改造我们的世界的指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人类文明已经走过的2000年是造就巨人的2000年,在这群星闪耀的千年岁月里,曾经出现过灿若星河般的思想大师和知识巨匠。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却能在这无数个大师发挥作用的思想舞台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强大的今天独占鳌头,即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在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后,都表达了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不吝赞美之情。都纷纷感叹,在当今,研究社会历史想超越马克思设定的思想的地平线是不可能的,他为当今人恢复自身与周围存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不可超越的意义世界。马克思是我们这个时代壮丽的思想日出,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探索的却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及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所以,这样的理论,虽然产生于欧洲,但必将传遍全世界,因为它为人们探索和发展真理指明了一条科学的道路,与时俱进始终是马克思主义者终身应该坚持的重要理论品质。以批判“旧世界”和现存资本主义秩序为工作目标的马克思,终其一生很难说崇拜过什么,如果有的话,那么,他毕生崇拜的就是无产阶级。而在当时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把资产阶级——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看成是最有文化的阶级,资产阶级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而无产阶级则是“只会生孩子的阶级”。而马克思却是当时时代的“另类”,敢于直面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现实,正像马克思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却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却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却给人的心灵套上了追求现实自由王国的“锁链”。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要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仰,无论荣辱得失,始终为了理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保证我党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措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基本保障。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彻底和牢靠,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具体来讲,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能力。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始终对实际保持清醒的理性,在现实中认识,在实践中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的脉搏,做时代的主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服务,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其次,精读原著经典,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入世建勋。通读经典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学习,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因为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和最精髓的东西,只有从经典语境中才能读出真正马克思的内在意蕴。改造中国、改造世界,需要马克思这种批判的武器,马克思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逻辑理路,需要通过经典阅读,原原本本地从经典的原生语境中获得真知,抓住重点,反复研读,这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最后,学会在中国发展逻辑中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形象地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喻为有的放矢,要用马列之矢,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这些都是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原则,现阶段,研究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逻辑。如果拿在手里的箭,不去射中靶子,再好的箭也没有用处,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改革建设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了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策略问题找立场、找观点和找方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办法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结论是没有使他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好不足取,——结论如果变成一种固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他就毫无用处,”马克思主义者除了承认任何事物只有相对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具有暂时的合理性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样,必须将其看成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先进理论的都是为了回应并解决时代课题而产生并发展的,按马克思的看法,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世界发生变化,时代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下的新思想、新矛盾和新任务,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发展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之后,甚至发生在他们自己思想的不断完善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放弃对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他们的一生是坚持真理的一生和理论长青的一生,随着时光的流逝,马克思之后的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接力马克思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种,传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结合了,就超过了,不断结合,不断超过。超过,才是发展;发展,才能坚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精神,不是教条,任何精神都是时代现实的反映,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义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装点门面,到处去贴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进入新时代,新社会的马克思主义,要继续放之四海而皆准,要继续保持理论之树长青,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既要用老祖宗的精神、立场、观点、方法去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去说的话,去说我们这个时代感兴趣的话,去说我们这个时代问题的话。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面对着这样的要求,完成这样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袁忠海)

认识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不言自明的。一定的思想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状态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正确性与科学性。列宁曾说过:“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这句话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丰富的思想资料之上产生的,其形成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制度充分发展,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展现出强大力量之时,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除此之外,自然科学的发展否定了神学、驱逐了上帝,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逐渐上升到真理的高度并为其日后长期的发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向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备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变通学习。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四海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它当作教条来看待,而应当看做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学习词句,而应当把它当作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五四运动后得到迅速传播。在其指导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也随之成立。此后,站在中国革命最前沿的中共领导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各个阶段的实际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思想的伟大飞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指导思想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指引着国家走向更加富强的未来。由此足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国家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其次,马克思主义传播教育使命重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意图从文化方面入手影响我国人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国内方面,我国社会转型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文化内容良莠不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国人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严重问题,危及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经济成分多样化、政治民主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如果党和国家放任不管,让国人带着这些问题踏入社会,必将对国家继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这一现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之一。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的同时,也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对国人的教育使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用长期不懈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使马克思主义走进人民群众内心,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使国人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再次,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并自觉地加以运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党和国家要以中国化为核心、以时代化为主题、以大众化为基础,自觉学习、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点滴小事出发,关注大众需求,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学风,使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时代精神,更富有生命力、创造力,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最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一员,作为山东大学共青团团委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实践,真正在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团员青年之中。青年阶段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这使得团员青年所接受的思想精神教育对其今后发展十分重要。一直以来,我们都以教育引导团员青年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始终坚持用正确思想理论来引导和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面对思想活跃、可塑性和接受力都较强的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并通过校团委以学习座谈、交流讨论、入团宣誓、征文演讲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各院团委组织推广。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觉悟,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他们的影响,使其成长为党和国家所期待的觉悟高、素质好、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潜能,使我们获得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并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体会王伟光院长在课上所讲,争取获得更多的收获。(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翁祥栋)

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历史责任感。当代中国,正奋力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刻面临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夺取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全面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研究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计划的学员,我们一定要下苦功夫、细功夫、真功夫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深、读透,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讲话为我们提出了新时期新任务,我们要认真研读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树立我们的历史责任感。

二、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历史使命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我们认真研读马克思理论经典著作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现阶段,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结合起来,要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骨干计划的学员,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社科院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这里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有一流的专家学者,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会,在这三年里,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加强学习,加强实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学术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将把学习到的治学理念、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占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添砖加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董文冉)

 信仰、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

一是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补好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钙、练就过硬理论本领的首要前提。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是本科是学经济管理的,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中因缺乏足够的评判能力,不自觉地认同了一些自由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研究生阶段认真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提纯了我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中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掌握,必须要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才行。正如王院长在讲课中提出的“精通精读,坚持不懈”的方法和任务,这既是我进一步成熟的重要方法,也是未来三年乃至终身的学习标尺。王院长还提出了读马列著作破百卷的学习目标,这一个任务,三年时间要完成是很难的,但只要抓紧、用好三年光阴,用“挤”和“钻”的方法一步步地去读、一部部地去读,在通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础上精读、经常读、反复读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经典著作,一定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自觉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是在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发挥威力。王院长提出要学习“目的明确,全在应用”,即是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读书学习虽然时间辛苦的事情,但单纯读书学习,是一点作用也不起的。即便通过读经典著作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但不愿到实践中去运用,推动工作,学用脱节,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阉割。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明确提出哲学的双重任务: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解释世界,在通读、精读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但是不是正确、彻底,就要回到实践中去。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用通俗的哲学语言阐述了这个问题,就是说要达到知行统一。今天,我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中招收的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这一点很重要,尤其值得我思考和坚持,必须一点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我相信,这是体现和提升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法。

正是因为要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恪守和践行去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因此,必须坚决地抛弃功利心,树立革命的功利主义。正如王院长的教诲中所言:学马列不是为了求官,而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武器,是理论指南,不是解决个人吃饭问题的家伙,不是饭碗,不是当官的梯子,不能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当作一种职业,当作挣钱的工具,当作评职称、解决待遇的台阶,而是为了改造中国,改造世界。虽然刚刚从学生队伍中出来,自己身上尚未沾染这样的功利习气,但这个问题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时常把扣子拧一拧、紧一紧,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是树立崇高的志向担当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职责。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员,更多的角色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任务是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灌输到广大青年学生头脑中去。但是,作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员,就必须肩负起更高的职责和使命,既要学习好、实践好、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也要牢记王院长的教诲:“学习理论,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既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也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敢于讲马克思主义没有讲过的话,始终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正如毛主席所说,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句话,要做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做假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王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