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萍 等:抓好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度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场战“疫”,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我们要看到,如何抓好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抓住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的“时”

抓住“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抓住“时”就是把握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时势、时令,顺时而为、因时而动、审时度势,力争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时效。

顺时而为,赢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权。这里的“时”是指时机、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抗疫斗争中,党中央统一部署,举全国之力,在军队支援地方抗疫斗争、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在10天左右时间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中书写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速度;在“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中彰显了听党指挥的坚定自觉;在一份份“请战书”“决心书”中见证了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中国精神。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动员力和执行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效能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因时而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这里的“时”是指时势。疫情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推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形势的积极变化,要求我们总结经验,铭记历史,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不能变;珍惜生命、保护自然的弦不能松;保家卫国、守望相助的精神不能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爱国主义教育要作为一个常态化和长期性的主题,坚持不懈抓下去。

审时度势,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时效性。这里的“时”是指时令,即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要关注不同重点,采用不同方法,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爱国主义的精神是永恒的,但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经得住峥嵘岁月里的磨难考验,守得好和平年代下的国泰民安,担得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使命。

二、把握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的“度”

把握好“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爱国主义教育要有力度,才足以打动人心,激发斗志。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把握温度、提升高度、拓展宽度,涵养底线思维和担当精神。

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温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此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我们党一开始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检测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要为民族画像、为英雄立传、为时代明德,使爱国主义教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回顾历史,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每一次重大灾难都有祖国的强大依靠和人民的集体力量。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可用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说话,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宽度。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病毒无国界,当国外疫情暴发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截至5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发展诸多问题需要共同面对,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紧密相连。

三、提高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的“效”

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到实处,取得效果、产生效益、增加效能。取得效果,即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转化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产生效益、增加效能,即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助力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方式方法上多创新、多实践。

运用典型叙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院士、科学家;是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医护人员;是坚守岗位、风雨无阻的社区干部;是不辞辛劳、慷慨以赴的志愿者。爱国主义教育要运用典型叙事的方法,巧设叙事情境,妙用叙事方式,融入生活元素,传播英雄声音,将英雄的事迹根植于更多人心中,将英雄的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进的行动。

深耕理论难点,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4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现实问题,通过微视频、理论热点面对面、专家访谈、读书节目等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进行透彻分析、精辟讲解。

打造数字平台,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疫情阻断了人们的亲密接触,互联网则成为了人与人、国与国联结的桥梁。战“疫”后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网络为载体,唱响网上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基地。同时,还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汇聚网络正能量,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作者梅萍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吴芍炎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