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擎:扶持民营经济要用落实检验含金量

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的“重磅”“大招”,其“重”其“大”,不只是看当下的评价和反响,更是看企业的发展现实、真实感受。所有的含金量,不只是“想到”,更是“办到”,最终是让民营企业“得到”。

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饱含含金量的政策密集出台。

国税总局“26条”为民企减税降负,央行将用好债券、信贷、股权融资“三支箭”,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国家发改委端出了让民营企业更好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举措。其他部委均从各自职责范围出发,拿出了不少政策。北京多部门发布了20条,上海是27条,浙江推出20条,广东是10条措施59个政策点等等。数字不是原则性的,很多都是实打实,有具体的截止时间,明确了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气势上讲,在当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语境下,频密的行动给人一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但不应忘了,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当前民营企业的困境,并给出纾困方案的同时,对一些现象和工作方式的深刻警语,直言“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对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等问题看得很清楚,讲得很具体。当下,还有一批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的政策,正在密集出台的路上。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才能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促进公平竞争。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实际工作中,监管执法“一刀切”现象,产权保护不力,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都有披露。

“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的问题,体现在过去,就是各地采取各种办法为民企解困,但一些民企还是感受不明显,担心“过一段时间又不知道会怎么样”。这给当下带来的启示,就是“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须更加具体有力地体现在政策执行中,“五六七八九”的贡献须在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中持续巩固,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的“重磅”“大招”,其“重”其“大”,不只是看当下的评价和反响,更是看企业的发展现实、真实感受。所有的含金量,不只是“想到”,更是“办到”,最终是让民营企业“得到”。

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各项政策百分之百落到实处,才能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百分之百就是不打折扣,成色十足,“议”了事,“决”了策,马上“行”,掷地有声,花开有果。有政策传递到神经末梢的“实弹”支持,才能推动撑起了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