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丹: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干货满满。“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抓住了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方向。一些地方曾出现过为了迎检而刷白墙,为了完成任务建一些无法使用的“尬厕”,为了形式上的现代而将古居、古建一拆了之,为了搬迁改造而“强迫农民上楼”,为了门面好看盲目修建广场、假山等现象,就是没有想明白乡村建设“为谁而建”的问题,自然也就不会令农民满意。“为农民而建”,要求乡村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路、水、电、气、网等建设都要始终围绕农民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乡村振兴是民心工程,不是门面工程。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种“历史性转向”,意味着农村风貌要有历史性变化,乡村建设要更上一个台阶,农民生活要有质的提升。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苦干实干的劲头,不能刮风搞运动,不能幻想一口吃成胖子。只有多问问农民的需求在哪里,多想想农民的期望有哪些,避免建而无用的形式主义,杜绝外光里糙的面子工程,避免拍脑袋决策的政绩工程,把精力、财力用对地方,才能让农民拥有更富生机的乡村、获得更加甜美的生活。

因地制宜也是乡村建设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各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习惯、生产水平存在差异,东村的发展规划不一定适用于西村,城市的设计理念更不能被简单复制到农村。充分尊重农村实际,尊重各地农民意愿,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各地优势,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要搞千村一面,注意乡土味道,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 “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读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干决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以广大农民受益为最终目的,稳扎稳打、干在实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能写在每个农民心里,就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