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智囊团 共谋“咸宁对”——咸宁市组织省内社科专家开展专业调研侧记

用脚步丈量鄂南大地,在行走中书写咸宁高质量发展的答卷。自今年4月份以来,咸宁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活动(简称“六大”活动)。咸宁市各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在调查研究中寻找“船”与“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在如火如荼的“六大”活动中,除了领导干部的调研外,还有一个调研群体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由20多名省内社科专家组成的专业调研团队。组织如此大规模、高频次的专家调研,这背后究竟有什么考量?

一、关键时刻的开门问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如何精心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咸宁高质量发展,这一直是咸宁市委重点思考的课题。在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后,这项工作立即被纳入重要议程。

为全面深化对咸宁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的认识,谋划推进咸宁高质量发展,咸宁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六大”活动。

为确保“六大”活动突出重点取得实效,市委书记孟祥伟提出明确要求:按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一是深化对三个定位的认识,找准每个单位、每个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弄清其内涵、外延和实现路径,进一步统一思想;三是籍此谋划“十四五”,调校过去和现在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集众智事无不成,聚合力业无不兴。 为了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汇聚各方智慧,咸宁市在“六大”活动方案中专门安排邀请省内社科专家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这些专业调研与领导干部、行业部门的专题调研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为咸宁高质量发展及“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二、精挑细选的智囊团

在组建专家调研团队时,咸宁市明确了一个标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为使三大课题整体联动、有机衔接,“六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反复酝酿,最终确定省政府咨询委员、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领衔统筹调研。秦尊文长期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是我省“一主两副”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提出者。秦尊文还长期关注咸宁、研究咸宁,2008年参加《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2015年参与编制《咸宁市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和《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近年来,他还先后主持过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咸宁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等相关课题研究。

为确保专业调研的质量,三个课题组核心成员由市“六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确定,这些成员均为省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经反复协商沟通后,咸宁市政府副秘书长(挂职)、武汉大学教授黄永明,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薇,以及中南政法大学教授石军伟、湖北经济学院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教授李浩、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景观院长张谦、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湖北科技大学副院长钟儒刚教授等20多名省市专家应邀组成了3个调研小组。

5月25日至29日、6月15日至19日,3个专家调研组分两批次深入6个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企业、科研机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基础设施项目近100个,召开调研座谈会10余场。

谈到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的调研,邹薇教授有这样的感受:一是组织有序,咸宁市各级都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县市区领导亲自参加调研和座谈;二是全面覆盖,调研组走进了咸宁所辖的各个县、区,了解产业发展的特色、条件和优势;三是直击一线,调研组走进了企业、村庄、农田,探访特色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有代表性的村组等,走近经济发展实践的一线阵地。

三、探寻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咸宁大地发生的变化让专家们连连感叹:这是一个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富矿。

李浩教授说,咸宁提出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构想令人耳目一新,实地调研后更感觉这一构想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李浩对咸宁一些“小、优、美”的景点印象深刻。崇阳雷竹小镇在发展雷笋种植业的同时,在竹林搭建“地球仓”特色民宿,很有创意,如今已成为颇有名气的网红景点。通城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结合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了“古瑶第一村”,调研时感觉到人气很旺。李浩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优质自然生态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咸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必将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参加转型发展示范区调研的石军伟教授认为,“六大”活动好比六面镜子,可以有更多的视角,更多的发现。在调研过程中,石军伟发现,咸宁市有不少很好的工业企业,不仅在湖北省工业细分领域称得上“隐型冠军”,即使放眼全国,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这些企业,是咸宁发展转型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动能、新动力。如何让这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值得从理论与政策层面深入研究探讨,而咸宁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专家组组长秦尊文院长则感受更深,20多年来,他多次到咸宁调研,他坦言,此次“六大”活动由他领衔调研,是他经历的一次全新挑战。刚开始,他认为自己对咸宁很了解,但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他发现并非如此。

调研之初,听说通城在建设万雅国际商贸城,是对接上海进博会的。秦尊文觉得一个县相隔如此之远在上海之外再搞进口博览,这事有点不靠谱。

在通城调研时,听了当地负责人充满激情的介绍,再来到实地察看,秦尊文感触良多:通城不偏安于内陆,主动对接上海进口博览会,积极对接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岳阳三荷机场,建设中部地区进出口商品贸易中心,将国际贸易与绿水青山等特色生态资源要素深度融合,亮出“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的崭新名片,确实是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这也是咸岳九小三角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果。

这让秦尊文很受震撼:咸宁的一个县居然敢办大城市都不敢办的事!这样的震撼,在其他县市区都经历过。秦尊文说:过去熟悉的咸宁,正在华丽转身,让我有点认不出来了!

四、调研赛场上提交的“咸宁对”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咸宁市在“六大”活动中对调查研究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市委书记孟祥伟指出,调查研究是为了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不是为了炒现饭、写论文。

6月中旬,咸宁市特色产业增长极的领导干部调研初步结束后,市委书记孟祥伟看了上交的全部调研报告,对一些调研不深质量不高的调研报告明确要求从头来过。

伴随着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专家们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在咸宁,“六大”活动已经成为一场调查研究的赛场与考场。咸宁市关于特色产业增长极的领导干部调研报告累计上交达90多篇,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后,涌现出一批调研扎实、材料厚实、对策务实的好报告。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六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小兵对专业调研高度重视,对于专家调研每一个节点的工作都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强调调研报告要发挥专家的专长与优势,提供更多理性、客观、科学的见解,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

压力就是动力,比拼激发潜力。实地调研结束后,秦尊文带队到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文旅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等省直部门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和对比数据;专家组成员保持热线联系,往往为一个观点一个数据在线上反复交流、研讨……

6月下旬,专家调研组提交《咸宁市特色产业增长极建设调研报告》初稿。咸宁市邀请外地两位知名专家对报告匿名评审。专家对调研报告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调研组随后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并增加了基于区位商、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咸宁特色产业进行筛选等内容。

7月下旬,专家组的《咸宁市特色产业增长极建设调研报告》正式提交。市委书记孟祥伟批示,将报告印发给咸宁市及6个县市区领导研阅。

8月17日,咸宁市“六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市内的相关行业领导、基层干部、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对报告予以肯定,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全面梳理咸宁特色产业发展的好报告,将为咸宁谋划“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大家也提出了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专家们表示将认真听取吸收意见建议,继续修改完善3个调研报告,力争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提出高水准的专家视角的“咸宁对”。

千难万难,开门问计就不难。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课题,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这其实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眼下,咸宁“六大”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专家们表示相信,咸宁开展的“六大”活动,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咸宁干部群众的实践创造,现实中面临的难点问题,经过追问与探究,经过理性的审视与理论的升华,必将汇聚成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