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专家发言摘要

5月9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社科院、市社科联承办的武汉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发言,现将专家发言摘要刊发。

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四重逻辑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项久雨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深刻改变了世界。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找到蕴藏在马克思主义之中的强大逻辑。

一是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其强大的理论逻辑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直到今天还能焕发光芒的根本原因。二是人民逻辑。从社会实践活动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体,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创造出了包括自身价值在内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民价值主体论,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价值立场,具体回答了谁是价值的创造者、谁是价值的评价者以及价值为了谁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人民逻辑,得益于它的人民情怀。三是实践逻辑。习近平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实践逻辑。四是历史逻辑。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在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寻求人的解放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活力,就是因为它是一种符合历史逻辑的不断发展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朱喆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缅怀了马克思光辉而伟大的一生,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伟大的理论,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指明了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面,告诫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完全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170年前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著述并正式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70年来,《宣言》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过1000多次,成为全球公认的影响最为广泛的社会政治文献。《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给予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和民族以勇气、信心和希望的政治福音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每一个共产主义者或有志于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必读教科书。

《宣言》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又超越时代需要的伟大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如果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只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那么,《宣言》则是以高度凝练的形式完整地呈现了新世界观。《宣言》作为共产主义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树立的一座不朽的丰碑。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从此成为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信仰。

可以说,《宣言》就是共产党人初心的集中表述,《宣言》昭示我们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奋力追求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体言之,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历久弥坚的信仰之心、驰而不息的奋斗之心和人民至上的为民之心。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思想历久弥新的奥妙所在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龙静云

在马克思博大的思想理论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具备的理想、信念和宗旨,也是马克思本人终身不变的追求。早在1835年8月,17岁的青年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的人生理想,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当马克思不断走向成熟以后,他不仅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更把自己所创立的理论与当时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但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绝大部分成果归少数人占有不同的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明确宣告:“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由此可见,马克思既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富国裕民”的思想精髓,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信念和宗旨,马克思是真正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伟大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

《共产党宣言》赋予中国共产党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龚先庆

《共产党宣言》的辩证法的意蕴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历史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同时,从价值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本质,批判其把人与人的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共产党宣言》力求建立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二是坚持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共产党宣言》在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两大基石之上,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共产党宣言》又强调,无产阶级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是坚持批判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因为它手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利器,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建构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动员全世界无产阶级觉悟与行动起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是知与行的统一,也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的统一。

建党9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取得了三大历史贡献: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思维来处理一系列矛盾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些“结合”处处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思维。这三大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吴冬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从历史逻辑看,中华民族逐步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伟大历史进程。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一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从实践逻辑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以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服务中心、指导中心、推动中心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就必然要求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是科学的

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 黄开华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论述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私有制(实行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无商品货币、无阶级、无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已经消亡)的社会,即“四无”社会。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他们用抽象的人性论解释历史,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不了解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没有找到改造社会的阶级力量。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科学预见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精辟阐述了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就是消灭阶级、过渡时期是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等问题。马克思是从劳动者获得彻底解放的高度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社会,因而是彻底消灭了资本主义并使资本主义不能再产生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在学习、实践与发展中

纪念马克思

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 徐赟

当今时代,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应如何纪念马克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科学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学习他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学习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学习他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学习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更关键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关于坚守人民立场、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于人民民主、关于文化建设、关于社会建设、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关于世界历史、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

纪念马克思,就要践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首次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致力于改变人民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彰显出伟大理论的现实力量。

纪念马克思,就要发展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新的实践总是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宋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的先进理论、制度、道路和文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先后取得了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三大论战胜利,它的真理性、先进性、科学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认可和接受。武汉地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一大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在武汉涌现,武汉与北京、上海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阵地。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结合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先进性,取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战胜一切困难,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前,我们的党史工作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党的历史,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与未来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提升党史研究的理论深度与高度,实现党史工作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做好新时代党史研究与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