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心坎上

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定政策、制度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照顾到那些出不了门、上不了楼,乃至下不了床的特殊困难群众。

武汉一名90岁老人被要求回红安办社保年审,因没电梯只好请人帮忙抬上三楼;荆州市城南红光村拆掉了墙上的86块各类标识牌和制度框;武汉一些地方墙上挂着的便民电话更新不及时,个别电话不搭理人……5月7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的几则报道引发关注。

九旬老人折腾数百里办社保年审,为什么不能网上远程办理?老人到了楼下,为什么一定得抬上楼,背后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作风问题?有人说,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应特事特办。在笔者看来,遇到困难群众,主动起身、移步上前、周到服务,不是特事特办,而是“正事正办”。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定政策、制度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照顾到那些出不了门、上不了楼,乃至下不了床的特殊困难群众。接到类似反映,就该迅速反应,解民忧于榻前。

困难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政府服务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办公桌”就应该摆到哪里,这不是什么高要求。一到农忙时节,很多农技人员都会下到田间地头去,时下很多扶贫干部“五天四夜”住进了村里,很多领导干部都有到基层开现场办公会的经历。之所以把制度、把电话贴到墙上去,出发点也是为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可这在一些地方却变成了形式主义。

村委会墙上挂满各种派驻机构的牌子、制度的框子,大多不是村里的本意,而是各个部门的规定或授意。有的部门也知道服务下沉、便民利民的重要性,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到位,所谓的“贴心服务”只挂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要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心坎上去,关键是要打破衙门思维,克除形式主义,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所有办事机构的“办公桌”都应围着群众转,主动对接、贴心服务,尽最大努力降低办事成本,而不是让群众围着一张张冰冷的“办公桌”打转。这既是一个转变作风的问题,也是一个笃定立场的问题。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坐在“蹲式窗口”后面摆谱,对群众甩脸子,靠墙上的牌子涂抹政绩,都是党风政风不容的坏习气。

有张老照片很能说明问题:1983年10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把办公桌搬到大街上,就是把服务搬到群众中去、搬到群众心坎里,建立没有门槛、没有楼梯、亲密无间的干群关系。“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细细体会其中深意,确保自己永远处在群众叫得应、够得着、使得上的范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