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强: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要适应这一趋势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指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

质量兴农是新时代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质量兴农不仅是解决农产品供求矛盾的现实选择,而且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关键,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首先,质量兴农是破解农产品供求矛盾、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升级的迫切要求。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对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而是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化、绿色化需求全面升级,可以说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与农业供给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走质量兴农之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日益升级的社会需求,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次,质量兴农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农业竞争力包括多方面因素和内容,科技手段、价格水平、生产效率、经营方式等都会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竞争力,但在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构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决定农业竞争力的基础还是供给质量。一方面是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农业供给体系和供给方式的质量,即农业的素质和现代化水平。走质量兴农之路,全面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逐渐摆脱过去以量取胜、低价竞争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第三,质量兴农是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过分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过度消耗了农业自然资源,而且还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水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修复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而且还要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质量兴农之路。

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农业质量不仅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上,而且还体现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谁来生产”上。从本质上说,质量兴农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数量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农业来说,主要是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质量兴农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产业角度看,农业类型的多样性、农业多功能性、农业产业链的可延伸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可融合性,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增值空间,也使农业发展成为多元复合、不断拓展深化的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立足于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要注重挖掘农业更多功能和新价值,培育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质量兴农要求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从生产环节看,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决定着农业生产效率,是影响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农业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通过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上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兴农要求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经营层面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以及农业经营者、组织者、服务者之间的合作机制,是影响农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质量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主体“小而散”,小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而且由于高度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使得实施农业调控和质量监管十分困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按照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建立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围绕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经营的组织模式,保障小农户合理分享产业化经营收益。要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培育与现代农业经营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农业绿色发展推进质量兴农

从广义上讲,现代农业不只是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还要提供清丽秀美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生态宜居的生活家园,生态功能、生态效益、生态安全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破解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和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等清洁生产技术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对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水体、土壤等资源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从源头防控、投入品管理、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管理等多方面多环节,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缓解水资源危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流域统筹管理。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建立健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

质量兴农直接来看是技术经济问题,间接来看是政策机制问题。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立健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

一是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体制机制保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奠定基础。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功能价值。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形成从投入品到产出品、从生产过程到营销环节、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三是要加快形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完善制度环境,以政策激励和制度约束保障质量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