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各部委重点学科分布--财政部、司法部重点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财政部重点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政治经济学博士点,2000年建立了隶属于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改革开放前,该学科积极参加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大讨论;受中央政治研究室委托,与武汉大学共同编写了《马恩列斯毛论社会主义经济》(1975年),对拨乱反正,纠正一些过“左”的观点,全面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改革开放后,该学科研究成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张寄涛教授在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剩余劳动理论基础上,撰写了《马克思的剩余劳动理论和社会主义剩余劳动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一文,于1984年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90年,夏兴园教授申请“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最终形成《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一书。在此基础上,夏兴园教授组织编写了《地下经济学概论》等一系列关于“地下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地下经济学学科领域空白。此外,该学科点根据中国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地下经济、新制度经济学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政治经济学在新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拟打造全国高校政治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积极申报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关于产权和制度演化、政府社会性管制及经济转型理论的学术专著及相关的教材。

目前,该学科已形成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梯队学术团队。学术团队现有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拥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占团队人员总数的41.67 %。该梯队学术成果显著,以赵凌云、朱延福、林汉川、卢现祥、程启智等教授为代表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围绕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进行研究,为政治经济学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例如:赵凌云教授,运用物理学的场论观点和方法,构建了一个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框架;朱延福教授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转轨特点和过程,称之“受控核剧变”;林汉川教授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卢现祥教授在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转轨过程的一些改革和发展问题;程启智教授从个人投资的角度研究了转轨时期,中国大众的储蓄、资产选择及投资行为对中国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吴光炳教授对中国转型企业家成长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戴武堂教授对港澳台经济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范新成教授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问题。这些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学科近5年来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数、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数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7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这些学术论著中有多项获国家省部级奖。

该学科还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