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专家市县行】孝汉同城化:勇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排头兵”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编者按】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再起教授等多名专家和省社科联学会工作部组成的孝感武汉调研组,围绕深化孝汉同城化发展的主题,深入到汉川市、孝南区、孝感市、武汉市等地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浙商产业园开发区、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等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针对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反映的制约孝汉同城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把脉问诊,提出对策建议。本版刊发的是课题组调研报告的摘要。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一主两翼”成势见效,加快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发挥武汉城市圈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对标全省发展战略定位,孝感提出“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孝汉同城、多元支撑”的区域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一主之域、一圈之城、同城之地”区位优势和“汉孝一家亲”人文优势,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深化孝汉同城化发展,是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孝汉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与瓶颈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孝感距离武汉核心城区仅6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仅25公里,与武汉接壤边界线约242公里,加之条条大道通武汉,共有25条公路、5条铁路与武汉对接,孝汉“半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形成。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孝感是中国著名的“孝文化之乡”与“红色之城”,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与优良的革命传统。自古黄孝不分家、汉孝一家亲,文化根基与传统底蕴的同一性,为孝汉同城化发展塑造了凝聚人心的文化认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孝感“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对汉对外招商工作,致力于打造“清亲”政商关系,如孝南区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走访同一家企业累计百次之多,为企业做实事、解难事;强力推进优化环境“十大行动”,推出“六证齐发”“六多合一”“一业一证”等12项便民利企举措。

产业园区有效互动。打造孝感首个孝汉同城化示范区,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即将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中部农批大市场;加速建设孝南汉孝产业园、市高新区激光产业园、长飞汉川科技园、武汉经开区汉川合作示范区等一批孝汉共建园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孝感117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汉资控股的占比近24%,武汉已成为孝感产品的第一市场、对外开放的第一平台。

科教医疗协作共建。孝汉两地已签订《人才服务合作协议》,孝感300多家企业与武汉47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吸引400余武汉专家人才在孝主导或参与科技项目达到136家,转化科技成果150余项;孝汉分别有11所中学建立“手拉手”结对共建关系;孝感8家医院分别与武汉6家医院、1所大学确立对口支援关系。

公共服务互通互认。武汉市民之家自主服务设备正式加载孝感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开具等65项高频事项,成为圈域内第一家与武汉实现自主服务“跨市通办”的城市;两地已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贷互认、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孝汉同城化发展仍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生产要素流动严重受限、跨区域项目协调难度大、产业融合不紧密等亟待突破的问题,软、硬环境的建设上亟需补齐短板。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打造重大项目投资洼地

破除行政壁垒和制度瓶颈。汉孝两地市级和部门层面应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

实施跨区域投入共担机制。积极推进省、市两级财政设立同城化发展基金和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探索“政府合资+合同管理+市场采购”的建设模式,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跨区域项目的建设。

实施跨区域要素统筹机制。在省级层面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孝汉同城化发展项目建设,在用地、用能、环保等方面优先保障,并建立激励机制。

实行弹性招商引资政策。支持武汉金融机构在孝感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施企业所得税减免、重点项目引进奖励、厂房资金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孝感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申报设立湖北自贸区协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高地,共享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

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地

加速扩建轨道交通。推进武汉地铁向孝感延伸,加速武汉至汉川、武汉至孝感临空经济区地铁项目建设,开启城市快轨交通新局面。

推进高速公路连网成环。畅通对外主通道,加强孝汉两地主城区快速对接;积极推进硚孝高速二期向西延伸,促进市域间高速互联互通。

加强干线公路提质增量。推进城市重要拥堵路段绕城公路建设和主通道瓶颈路段扩容升级;改善乡镇通道路况,力争实现国省道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加快振兴水路运输。继续实施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形成以长江、汉江为主要通道,并沟通其他主要通航支流的干支联网的区域航道网;加强专业化码头建设,大幅度提高港口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坚持联动错位发展,打造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加速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深度融入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向孝感辐射延伸;依托武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推进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配套发展;加强孝感临空经济区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临空经济区合作,打造孝感-武汉-鄂州大三角区物流基地,构建辐射华中乃至全国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讲好孝感的故事,从生态和文化服务大武汉。依托石凤翔故居这一文化资源,讲好董永立家、黄香兴家、孟宗传家的故事,开设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亲子体验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打响中华“孝”文化名片;加快推进金卉绿城小镇、黄龙湖国际生态城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借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将于2023年在孝感汉川市黄龙湖举办的契机,推动汉口与黄龙湖合作共建茶文化旅游项目,塑造“生态汉江、唯美孝感”特色品牌,打造对汉文旅健康养老基地。

推动科技教育同兴,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共享教育资源。通过线上课程共享、教师互派交流、学生访学等活动,建立对口学校长期交流合作机制;支持武汉的优质院校来孝设立分校。

强化产学研合作。设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推动武汉科研院所与孝感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吸引武汉众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级蓝领”来孝就业。

共享科技资源平台。推进两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公共仪器设备等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共建光谷科技创新走廊、车谷产业创新走廊等,促进科教成果转化应用。

大力招才引智。为落户孝感、返孝就业创业的高学历、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提供便利通道与资金支持;广泛开展人才互派挂职、委托培养等活动,加快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促进民生共享共建,打造便民惠民智慧城

推进医疗协作共建。鼓励孝汉两地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科研、人才交流与治疗专科、实验室、化验室共建;加快推进孝汉同级别医院药物、医疗设备同质同标,医疗仪器诊断结果互认,实现急诊病历“一本通”。

推进政务服务互通。积极对接武汉大数据平台,实现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业务“一卡通办”;选派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人员到武汉跟班学习,全面提升政务服务队伍的素质。

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完善联合监察机制。制定统一环境准入门槛、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对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企业采取重点监管以及强制性的经济措施。

创新生态激励与约束机制。争取率先列入武汉城市圈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转移支付、项目共建等形式支持生态投入者;全面落实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生态景观系统。重点整治水污染,建设江湖相通的水生态体系;构建“绿轴”,形成沟通孝感与武汉的生态廊道;围绕开发区打造生态产业园,建设生态宜居的人文环境。 (执笔人:刘再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