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助推经济全球化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主旨演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这是习主席代表中国在关键时期、关键地点发出的关键声音。

经济全球化曲折前进

经济全球化旨在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和总趋势。从近几十年的情况看,欧洲走在经济全球化的前列。早在1985年,欧委会就提出了关于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1993年1月1日,欧共体12国正式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实现了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通。同年11月1日欧盟(EU)正式诞生。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随后经过三年的过渡,正式成为欧盟流通货币。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欧盟进一步寻求政治联盟。2004年6月18日,欧盟25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同年10月29日,这些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正式签署了该条约。但是,法国在2005年5月29日的全民公决中否决了这一条约。三天后该条约又遭到了荷兰的否决。为降低难度,欧盟在保留《欧盟宪法条约》实质内容的前提下,更改名称,省去欧盟盟旗、盟歌,增加一些“个案处理”的灵活规定,形成了《里斯本条约》,并且克服重重困难,使该条约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

除欧洲外,美洲、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较快发展。1992年10月7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原美加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NAFTA),并于1994年1月起正式生效。同时在美国的主导下,确定了最终涵盖南、北美洲34个国家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长远计划。此外,1989年11月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正式成立,至1998年已经壮大为21个成员。从1993年起,原来的部长级论坛升格为每年一度的APEC峰会。

从世界经济大格局看,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除了上述EU、NAFTA和APEC这三个最大的、已形成相对完善体系的区域经济组织外,全球还出现了诸多像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泛阿自由贸易区、南美国家共同体等次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这些组织虽然促进了区域内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但也加强了对外合作的阻力,即同时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正、负效应。从总体看,正效应要大于负效应,并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有利于全球经济的自由化。

但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进展放缓。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千年回合”谈判困难重重,始终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第二,美国于2007年底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世界各国都在忙于“救火”,而在这个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在西方泛滥。第三,早几年希腊、塞浦路斯等国的财政危机已经开始动摇欧盟的基础;2016年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更是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当头一棒,并可能在欧美产生连带效应。第四,恐怖主义和近年来因战乱而产生的“难民潮”挑战了欧盟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人员自由流动的机制。此外,美国新总统的反经济全球化倾向,将会成为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第五大因素。而美国又是最早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并积极加以推进的国家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经济全球化处于关键时期

人类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从来没有统一过,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坚决支持、强烈反对和趋利避害。目前,欧盟和北美自贸区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亚太经合组织基本上还处于论坛阶段。当经济全球化处于低潮时期,反对的力量会更加强劲,对此表示怀疑和犹豫不决的人也会增加。因此,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关键的时期需要有人出来说话。早在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就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他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这次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更加表现了中国政府在面对世界经济困难时的远见以及坚定不移的立场和信心,展现了一个世界大国的风范和担当。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世界规格最高和规模最大的论坛之一,汇集了各国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世界精英。论坛所讨论的问题也是全球性重大热点和趋势性问题,对全球舆论具有导向性作用。因此,习主席的讲话将会对今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共识,但发展的道路一直是曲折坎坷的。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2005年出版了著作《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状、原因和趋势,是探讨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代表作。但仅隔三年,同样是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国际经济》季刊创建者和投资、金融、经济咨询顾问戴维·斯密克则出版了《世界是弯的》一书,针锋相对地反对经济全球化,认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地方”。此外,为了抗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会议,反经济全球化的人们往往会在同一地点召开反对会议,或在会议期间举行示威游行。

那么,如何看待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呢?我们应当首先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而不是盲目地否定或贬损。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反对者只是出于各种原因过分扩大和看重了“弊”。比如,经济全球化会导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利益集团”的产生,难以使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人获得相同的利益;还有人是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角度做出这一判断的。这也提醒我们,在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少数大国利用这个机会将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制推行给其他国家。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从中受益。迄今为止还找不到不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使该国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先例。

中国如何发挥导向性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曾有报告指出,当今世界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利最多的两个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中美两国也对推动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却打了退堂鼓。这时中国必须站出来。2017年1月19日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发表的文章说,“如果美国不愿在全球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将挺身而出。”中国如何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导向性作用呢?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保持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经济实力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资本和基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连续三十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创造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虽然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其中有国际环境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总量增大这三个原因。即便如此,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经济的表现仍然是最好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在全球经济预计3.1%的增长率中,中国贡献1.2个百分点,是美、日、欧贡献之和的两倍。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二是要勇于发挥主导性作用。中国对国际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经历了从认识到熟悉的过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多年来,通过解决大量贸易争端,中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一位美国贸易代表评价说:“中国是能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在WTO框架内解决问题的。即便中国输了案子,也都能够认真地履行WTO裁决。而且,中国也已经学会通过WTO起诉其他国家。”因此,我们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积极体现大国气派和担当,从参与中推动转变为推动中参与。当然,发挥主导性作用并不意味着要做世界经济的霸主,而是团结和带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三是要敢于展现中国的大智慧。当今世界,不乏精辟的见解和思想,但要使人信服,提出的观点和对策就必须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此次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发表的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以及提出的“四坚持四打造”对策,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指明了具体的方向,进而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我们要不断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是要努力使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政策差异性很大,经济全球化难以在各国均衡发展。但只有使更多的人受益,经济全球化才能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受益者,中国将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获益。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论坛开幕式上明确表示:“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积极信号。我们要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继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以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作者系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