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珊:用更多生动实践丰富“共”字内涵

长江日报15日报道,硚口区汉正街道有三个“迷你社区”联手“共建”,有的建老年食堂,有的建口袋公园,有的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缔造打破社区之隔,资源互补,区域共建,成果共享,这样一个生动案例,写出了共同缔造丰富的“共”字内涵。

共同缔造关键在“共”,着力点在“共”。共什么,怎么共,如何“共”出更多治理活力和民生福祉?随着共同缔造活动的深入推进,来自基层社区的创新做法和生动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共”字内涵。

“共”是一种聚焦,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了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这是共同缔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资源有限的老旧小区,居民希望享受公园绿地,老人希望拥有食堂……一份份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盼望,表达出来、汇集起来,也就有了解决问题、提升治理的动力。正是群众的需求催生了打破社区之隔的共建实践,做出了资源共享的“共”字文章。

“共”字关键在参与性。群众的共同需求释放出来,解决“不关我事”的问题;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出来,解决“干的干,看的看”问题;多方资源共同出力,解决“缺钱少物”问题。群众是共同缔造的主体,群众说、群众干,群众中蕴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共”的主体是丰富多元的。干部和群众是“共同缔造”的主体;在一个社区内,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干,也是“共同缔造”的体现。而汉正街道三个社区的实践表明,小区与小区、社区与社区同样是共同缔造的主体,打破社区的物理区隔,“共”的力量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汇聚,资源得以在更广人群中共享。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篇大文章。城市这么大,社区基层情况各各不同,来自基层的无穷智慧和因地制宜的实践创新,将会不断写出更丰富的“共”字,结出共同缔造的更多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