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久雨: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论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表征,任何一个时代都铸就属于自己的精神文明标识,展现这个时代人们特有的精神力量,并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累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生发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是新的历史方位上精神文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成果,是一个具有宏大理论深蕴和现实价值的时代命题,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体人民价值共识;坚持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为基本准则,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气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追求,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厚植为世界谋大同的理想信念。

一、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背景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精神文明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伴随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从低级到高级、落后到先进、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逻辑,表现出向着更成熟和更完善形态演进的趋向。每一种精神文明都属于时代、深耕时代、扎根时代、表征时代,有其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成长空间。理解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背景,可以从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和空间背景三个向度综合考量。1.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要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文明”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文明既随着每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而进步,也在每一种社会形态内部变迁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足以证明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主题。城乡分工与对立的出现,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从含混的状态进一步分化,精神文明也就从文明的熔炉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存在,在社会历史流变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变迁。作为人类文明基本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的精神文明,毫无疑问有自身存在的时代环境。人类精神文明自奴隶社会发轫,经历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勃兴,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蓬勃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催生出不同的精神文明类型。在阶级社会中,每一种精神文明相较于前一时代的精神文明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进步的,皆把实现人之解放当作价值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然而,立足阶级社会的人类精神文明的整体现状,私有制和阶级性固化了精神文明的属性,最终只能以禁锢民众而收场。自社会主义出现并活跃在人类历史舞台开始,人类社会开启了消除阶级对立、打破阶级固化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孕育出的人类精神文明,以人类解放为最终旨归,以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它是一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更为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消除阶级对立的更高级别的精神文明类型。在21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人类文明的标签和主题。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人之“主体际”的思维方式也日益成为社会历史的核心要义。在时代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人类精神文明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强调并主张平等、交流、合作、共存的价值理念。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和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在驾驭原有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基础上,利己性和逐利性弊病导致人类文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产生人类社会精神危机,进一步导致社会难以形成对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精神认同,整个社会表现出麻痹、消极的精神面貌。当资本主义步入衰落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则必定也会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枯竭走向停滞不前的境地。这时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只能通过已有的文学艺术作品流于世间,由此丧失了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绝不会是文明的终极形态,也不会是人类文明的终结,更不会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在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推动下,人类精神文明将朝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形态迈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到的重大命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P6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孕育着作为人类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出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又对世界历史进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2]P310,现代文明的要素生成于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文明的现代化向现代化文明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现代化文明的中国形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它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文明创造的现实表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性超越和时代意义的总体性叙述。五种文明相互协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五位一体”现代化构成要素相契合,证实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价值和文明逻辑。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文明,从本质上讲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范畴,它生发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3]P76 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文明,它立于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理念,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成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明成果、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合理成分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积极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之问,是解决人类文明陷入现代性危机问题的新的精神文明形态。2.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条件。文明是表征社会历史发展的范畴,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文明同社会形态的变迁相吻合,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是在继承前一文明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明的发展与演进必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唯物史观视域下,精神文明是文明在人之精神层面的具体表现和存在方式,它伴随社会历史发展呈现从低级至高级的运动和变化状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用“社会形态”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时代性特征,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形态范畴下,人类文明是隶属于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物,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也会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我们阐明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即奴隶社会精神文明、封建主义精神文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的发展规律。不同的精神文明形态在社会形态过渡时期存在着交叉和并存的现象,并且在各自的社会形态内部,又会伴随社会形态内部的成熟而得到一定的发展。自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以来,高速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搭建了人类文明交流对话的时空场域,多种文明表现出相互借鉴、彼此融合、平等交流的价值追求。伴随人类精神世界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萌生了对现代化担忧和反思的观念。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自经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危机和挑战后,一直处于亟待解决的内在限度与制度困境中,难以逾越资本主义制度的鸿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文明交流的内在要求。因此,人们愈发渴求构建人类精神生活共同体,重建人类精神家园,对精神文明有了新的要求,这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义。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顺应这种潮流而形成的,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文明交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历史根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价值根基和文化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的时代显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领导中国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基因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立足世界发展格局和中国发展方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文明。3.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空间场域。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地域、国家、民族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旨归和精神需求,生成了不同类型的精神文明形态,表明了人类精神文明同一定的空间场域关联。从精神文明存在的空间视角看,东方与西方均结出了不同的精神文明果实,代表着不同空间形态展现出来的人类的精神面貌,两种精神文明构成了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就城市和乡村而言,城市和农村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诉求,形成了不同的精神文明建设局面。精神文明成为各个地域的标志性概念,也成为各个地域文明的精神标识。此外,精神文明的空间不仅指其成长在客观的实际的空间中,也指更为广泛的具有普遍性的文明成长环境,是一个具有宏大时空背景的整体性概念,应该说,从宏观层面理解精神文明的生存空间,需要同精神文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脉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对人类崭新的精神文明的追求,在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承担起挽救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塑国人精神面貌的重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道路根本行不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受到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的力量,激发了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唤醒了国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开启了对中国人民精神世界重构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精神文明的构建路径,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营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文明交往互鉴的结构体系日益建立,人们对一个地域文明的判断和认识,不可避免地会将其同其他地域的文明类型相结合,由此催生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共鸣。为此,突破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阶级局限和地域局限,重建人类精神文明的世界历史格局,既合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又成为精神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多方文明相互融合的空间结构,倡导造福人类整体的价值观念,消解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的二元对立思维,揭露西方精神文明“普世价值”的伪善,营造人类精神文明共存共荣、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从而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生成。

二、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了人类精神文明新的表现形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经历了由道路的初步探索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构建的飞跃和转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的深刻认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表现出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作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P197 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验的总结概括,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清晰认识,是发展社会主义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正确判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党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P1079 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其主要内容。之后,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写进党章,又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P262。至此,党的理论成果以体系化的形式确立下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系统归纳和总结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与现实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进一步完善、内容进一步丰富、结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7]P9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引领着制度创新,党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制度得以巩固和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P46,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是党把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9]P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文化”,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将“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0]P13。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度重视,有着精深的论述。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到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1]P36 文化自信对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事关国运兴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我国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2]P309 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高度统一起来,厘清了四者间的相互关系,确立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道路、理论、制度到文化的跃迁,形成了更为完整准确的概括。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铭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坚定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3]P13-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精炼地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14]P64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个崭新的文明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发展,系统地包含了五大文明理念。精神文明新形态内含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中,是人类新的文明体系的基本存在样态。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精神与价值观层面的具体表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文明逻辑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精神文明至关重要,是其继往开来的精神命脉,也是不断彰显其价值理念的时代性文明主题。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双方表现出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和结果。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顽强拼搏、英勇斗争、无畏牺牲的精神动力,是全体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焕发强大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精神成果。

三、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创造

文明是象征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具有现实性的时代价值。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不仅属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和产物,亦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璀璨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对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促进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5]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作出的科学研判。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既以增进人民物质上的富有为价值追求,也致力于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6]P15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中国有别于西方大国的文明崛起之路,彰显了中华民族富足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预示着我国精神文明质的跃升,表征着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实现个人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愉悦,显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节和国家昂扬的姿态。2.开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精神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基本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满足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孕育的精神文明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奴役、剥削和压迫本质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不是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统治阶级利益的文明形态,不是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造成社会精神危机的病态,它必然是在人类通往现代化的征途上探索出的一条崭新的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3.贡献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智慧。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在生产方式私有制基础上,这导致资本主义文化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为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人类精神文明必然不会走上资本主义历史终结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了人类精神文明新样态。在更为民主的政治文明、更为先进的发展道路、更为稳定的发展环境、更为科学的发展理念的支撑和引导下,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在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它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谋求全人类解放为目标追求,其内在的价值理念、目标旨归、内容结构、精神特质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根本超越,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下为人类精神文明寻求新的出路贡献中国智慧。4.为发展中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方案。在人类浩瀚的文明长河中,不同的地域空间和历史时间孕育出了不同的精神文明类型,人类精神文明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然而,自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后,世界历史却趋向于一种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对于创造人类精神文明的绝对主导权。人们精神世界被资本充分涌流的假象欺骗,难以成为精神文明真正的主人。于是,隐藏在现代化逻辑之下的资本文明得以趁虚而入,驾驭和支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类精神文明变为了恐怖的无止境的价值增殖和殖民扩张活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破坏和平发展和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道路,这给原本落后的国家带去了更多的发展障碍,造成发展中国家进一步丧失了在本国国民精神生活中的主动性、影响力和话语权,后发展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遭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令人庆幸的是,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坚持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克服了传统精神文明的弊端,打破了西方精神文明的发展模式,在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文明主体、实现路径等方面完成了对传统精神文明的历史性超越,证明了在资本主导的发展逻辑和现代性危机之下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空间和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项久雨:武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