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镜头下的长江之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问诊、定向领航。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发生在湖北的长江蝶变的故事。

“你看这是小江豚,这是她的妈妈。”

今年,是摄影师杨河拍摄长江的第12年。在他的镜头里,江豚,从罕见成了常客;长江岸线,从满目苍痍到满目苍绿。

江豚摄影爱好者杨河:“我在这里也拍到很多的红胸秋沙鸭,还有一些灰头麦鸡,它是上百只成群地飞过来,这些也是很珍贵的。”

转折,始于2016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贡献了湖北三分之一化工产值的宜昌,率先在全省掀起了沿江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行动。兴发集团就是首批主动参与腾退长江岸线的企业之一。

兴发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海伟:“紧邻长江岸线的小的电厂进行了爆破、拆除,我们紧邻岸线的草甘膦配制车间进行了搬迁和升级改造,其中我所在的公司在环保治理过程中投资六千多万,进行了磷污染场所的修复与治理。”

腾退长江岸线,是宜昌“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是湖北铁腕治污的开始。2018年,湖北启动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3年时间,沿江1公里内118家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到今年7月,沿江15公里内的478家化工企业,已关转搬改443家。

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治污花了10.05个亿,又搬迁花了十几个亿,当时(企业)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从资产的角度上,就是有20几个亿的资产是属于不能产生直接效益的。”

湖北省经信厅原材料工业处处长邓忠明:“2016年全省化工行业的营业收益是6300多亿元,到2019年就下降到5300多亿元,到2020年下降到4600亿元,整个下降1500多亿元,占整个化工化工收益的四分之一,这也是历史上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

以退为进,经历转型的“阵痛”后,湖北一大批沿江化工企业在“关改搬转”中迎来新生。兴发集团顺势改进工艺、提升环保水平,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还成功培育了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绿色生态除草剂等三大优势产业。如今,循环的绿色园区也让过去废弃的副产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链链生金。2021年,兴发集团的利税比2017年增长了4.12倍,经济效益不降反增。

兴发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海伟:“我们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日产量由80吨每天提升到100吨,每天我们厂房的周边环境更绿了,没有环保压力的后顾之忧,没有了粉尘和气味的担忧和忧虑,我们上班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湖北省经信厅原材料工业处处长邓忠明:“经过关改搬转,实行了产业的搬高、搬绿、搬强,2021年全省石化行业营业收益又重回6000亿,达到了6134亿元。”

自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以来,湖北省长江干线取缔1211个非法码头,腾退149.8公里岸线,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已连续2年稳定在Ⅱ类标准,一幅水清、岸绿、河畅的生态画卷正在湖北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