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丹:既要“田”里丰收 更要“兜”里丰收

丰收,不仅意味农业产量增加,也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要“田”里的丰收,更要“兜”里的丰收。湖北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奋战“十连丰”,面向的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强农惠农的责任和担当。

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并指出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今年,从全国来看,克服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应对南方局部严重高温干旱挑战,实现夏粮、早稻增产,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从湖北来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克服疫情、旱情等因素影响,着力稳大盘、保供给、促振兴,全力以赴抗旱保秋粮,奋战“十连丰”。“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深刻警醒,让“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更为厚重。

没有汗水流,哪来谷满仓?“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来之不易的丰收,是亿万农民默默耕耘、辛勤劳作,“一颗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连年丰收,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朴素的渴望,今天更是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今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深刻指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根本动力所在。稳粮的根本在稳农。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压舱石”。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才特别强调“怎样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同步发展?这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国家粮食安全的大账中,也有一家一户的小账。每一份耕耘的背后,都有每一户农家鲜活、热腾的生活寄望。丰收,不仅意味农业产量增加,也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要“田”里的丰收,更要“兜”里的丰收。湖北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奋战“十连丰”,面向的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强农惠农的责任和担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需要我们不断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重农强农富农的政策体系,落实各项补贴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民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上不断探索、不断发力。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丰收节庆丰收,落脚点是农民能增收、能致富。让农民增收和粮食丰收同步,让丰收的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回报,稳定他们的生产预期,才能不断稳住“十连丰”的好形势,才能更有信心牢牢端稳“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