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江:抗战时期鄂西北的“小延安”

昔日繁华的草店,随着1968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没入水底。

抗战时期,武当山下的草店虽不是前方,但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被誉为抗战时期鄂西北的“小延安”,郧阳的地方党组织也由此得到恢复和发展。草店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锤炼了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中共党员干部,培养了一批本地的进步青年,造就了一支坚强的抗日骨干队伍,成为鄂豫边区干部的重要来源地。由于草店的策源地作用,武当山地区成为抗战时期中共在鄂西北坚持革命斗争最久的地区之一。

抗日救亡团体的云集地

“党组织在郧阳的恢复发展工作虽然屡遭挫折,但是我党所播下的火种不但始终没有熄灭,而且随着武汉失守等战略形势的转变,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在郧阳山区顿成燎原之势,武当山下的草店镇一时间被人们誉为‘小延安’,成为共产党领导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2006年6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十堰历史》第一卷(1919—1949)有这样的记载。

为什么这么说呢?武当山下的草店镇,山水景色优美,分布着周府庵、遇真宫、玄岳门等十余处宏伟的道教建筑群。有史以来,这里的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抗战爆发前,草店镇是管辖8乡的均县一区区署所在地,全镇由上街、下街和河街组成,约500户人家,人口近2000人。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鄂西北成为抗日救亡的大后方。在此情况下,地处鄂西北一隅的草店,由于其突出的战略地位和众多的宫观庙宇,成为战区理想的后方基地。一时间,草店距均县城30公里的沿线集镇和村庄,住满了战区各种非武装机构和沦陷区背井离乡流落到此的难民。草店住户大增,忽然间冒出了全由稻草、麦秸搭成的“草房街”和简陋工棚组成的“新马路”两条新街道,形成了战时鄂西北的独特景观。

与此同时,在中共湖北省委和鄂西北地方组织的直接筹划和安排下,一批从武汉撤出的中共党员、干部及其领导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在襄阳地区稍作停留并经过整顿、充实后,从1938年11月开始相继抵达草店。

湖北省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服务团、武当小学教师抗战服务团和均县战时难童保育院、草店文化工作站、鄂(西)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会均郧办事处、草店妇女抗日救亡工作促进会……这些群团组织云集于此。

抗日救亡运动的活跃区

1939年1月,被正式吸收为中共特别党员的何基沣,率77军副军部及所属单位进驻草店镇北5华里处的周府庵,该部建立有中共的秘密工委。同年初,第五战区干部培训团在周府庵开办,全团学员、学生达1500余人。5月,第五战区第八政治工作队西迁草店。

在草店地区的另一个重镇均县城内,迁入的多是文化教育单位,青年学生较为集中。由共产党人曾霞初、林滔、黄怀贞等主持的新知书店、均县文化站设于城内。姚雪垠、臧克家、田涛、孙陵等一批参加五战区救亡宣传工作的著名进步文化人,也一度在这个地区活动。

众多进步群团和人士汇集草店一带后,在中共鄂西北地方组织领导下,掀起了武当山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汇聚在草店的群团组织,工作重点各有侧重,但基本内容则大体相同,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抗战宣传。召开座谈会、群众大会,唤起民众抗日热情,是抗战宣传鼓动工作的重要形式。1938年12月汪精卫投敌电文发表后,各团体在草店河滩上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各界代表纷纷登台,愤怒声讨汪贼逆行,抗战的口号声和歌声响彻四周田野和山谷。

1938年底,各团体撤至草店后,这里成为鄂西北重要政治活动中心之一。镇上国民党区乡官员、绅士随处可见,驻扎和过往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络绎不绝。因此,统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小小的山镇到处充满着团结抗战、救亡图存的浓厚政治氛围。

党领导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1939年4月,草店党组织还成立了草店妇女缝纫生产合作社,组织妇女手工缝制军袋,赠送给抗日军队。这些活动鼓舞了前线将士的斗志,支援了抗日战争。

各群众团体中的中共党组织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十分注重地方骨干分子培养,加强组织建设,壮大革命力量。“乡促服务团”开办了由村镇青年参加的短训班,以抗战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前来学习的有周围地区及均县各地的青年。

在发现积极分子、重点培养的基础上,中共均郧工委和均州中心县委在草店、均县城、石板滩、老营、浪河店等处发展了新党员。他们除少数是流亡学生、工人外,大多是本地进步青年。1939年4月,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钱瑛在《湖北省各区工作报告》中称:“均州中心县委,由几个外来同志发展到一百余人,包括均县、郧阳、郧西、竹山、竹溪,但基础都在均县”。而实际上,这些中共党员又大都集中在草店一带。

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从组织上保证了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步步走向深入。正是由于中共鄂西北地方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草店一时成了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中国共产党十堰历史》第一卷(1919—1949)记载:“尽管建立武当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目标未能完全实现,但是,中共湖北省委和鄂西北党组织为此付出的努力、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草店一度能够呈现如延安那样生机勃勃的面貌,无疑是中共党组织积极实施创建抗日根据地方针的成果。”

中共均州中心县委设在草店

1938年秋,中共鄂北特委为加强对迁移在武当山地区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的统一领导,并通过群团中党组织的力量,帮助恢复发展武当山区党组织,决定在草店成立中共均州工作委员会,赵石担任书记。此前,主管鄂西北工作的省委宣传部长何伟向赵石详细介绍了鄂西北的情况,强调该地区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战略要地,要求鄂西北党组织“以草店为中心,准备沦陷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由此可见,中共湖北省委有一个创建武当山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驻草店的群众团体中的中共党组织,在青年积极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1938年冬,鄂北战教会在南区的回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其中有黄正夏、饶崇健、饶世勤等,并在浪河黄龙山成立了南区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2月,中共均州中心县委成立。

从1938年冬到1942年春,全区党员已发展到400余人(其中均县300人)。在中共鄂西北地方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各群团紧密配合,同心协力,艰辛开拓,草店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呈现一派蓬勃景象。令人遗憾的是,草店的兴盛局面持续不久便结束了。

1939年春,国民党军统特务张元良被蒋介石派到五战区任政治部副主任,军统组织在老河口成立“调查室”,在草店开办了训练班。3月,李宗仁屈服于蒋介石的压力,下令解散战区内各抗日救亡团体。

到了6月1日,留守草店担任交通工作的王述宏被捕,五战区干训团内数名进步青年被拘留审查,这成为草店“小延安”盛况终结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