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珊:谈“刚刚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今后要在全国大局中找准定位,增强适配性,尤其要考虑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大前提。无限发展行不通,过犹不及。一定要在国家对海南的定位中统筹谋划,努力做到‘刚刚好’。”

“努力做到‘刚刚好’”,这是在海南说的,也是对全国说的。在哪里“刚刚好”呢?在国家对地方的定位中,也就是说,地方促改革谋发展,首先得“胸中有大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全国大局”。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绝不是封闭的国内经济单循环,国内大循环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搞自我小循环。在这个全局中谋一域之发展,在全国一盘棋中找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这是地方发展的前提,脱离全国大局,甚至凌驾于大局,既发展不了,也发展不好。

“刚刚好”,讲的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个地方,有基础、有条件,发展却慢吞吞,这不是“刚刚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盲目发展、无限发展,同样不是“刚刚好”。发展是有限而不是无限的,“限”就是约束和前提,例如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就是大前提。发展是有质量要求的,看速度和规模,也要看效益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刚刚好”还要有系统观念、统筹思维,不是单打一的好,不是哪个方面单兵突进。要努力发展好自身,也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功能和作用。根本上,“刚刚好”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刚刚好”讲的还是适配性。中国这么大,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优势不同,承担国家使命也不同,不可能重复一样的发展路径。有的地方是生态重地,保护生态是“国之大者”;有的地方是农业主产区,保障粮食安全很关键;有的地方通江达海,要扛起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枢纽责任;有的地方是全国或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要在全国和区域内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等等。这些角色和定位,既有国家对地方的战略部署,也有地方根据自身情况的统筹谋划。“刚刚好”需要更加积极有为,找准自己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准确定位、各显其长、大展身手,走出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