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乡愁”唤醒乡情,共建美好家园

近日,湖北省社科联出品的《是这个理》第42期——《老兵的乡愁》发布,该节目讲述了大冶市刘仁八镇龙凤山庄由贫困山区变为“聚宝盆”的故事。这里曾是一片红色热土,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如今,一群怀揣乡愁的人一头扎进荒山田野,付出十年艰辛,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为乡愁找到稳稳的安放之所。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农村是农民的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情结”连接着每个中国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乡有着更深的牵挂,都希望出生之地能够更好的发展。“记得住乡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社会文明之要,更是个人精神之需,在乡村振兴的语境下,唤醒了更多人对家乡持续变好的期盼。农村要发展,农业要振兴,农民要增收,这是摆在面前的目标,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去接力实现。“乡愁”恰是情感联结,让更多人的开始关注家乡,反哺家乡,返回家乡,共同建设家园。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梧桐树需要人栽,助力家乡发展也离不开带头人。就如同《老兵的乡愁》中的刘合伍,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家乡搞农业。说到底,还是骨子里的“乡愁”指引,对家乡爱得深沉。十年时间,从最初的合作社发展为集团公司,已形成集种养殖业、休闲观光、户外拓展、乡村文化等生态农业产业链,刘合伍带领乡亲们让革命山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我们也看到更多的乡亲们聚拢起来,充满干劲,更感受到他们身上如沐春风般的幸福感。实际上,不止刘合伍,也不止八角亭村,无数的乡贤能人正在中国的大地上,用自己的聪明才干,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更加动人。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更没有人愿意承受思乡之苦。在中国人的情感里,落叶归根是很深沉的乡土情结。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风口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好政策,吸引人才回乡,也苛求高端人才助力县域发展。譬如,在龙凤山集团380余名员工中,来自本土的青壮年占到了90%以上,此外,产业发展势头好,还吸引了外地的大学生,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心目中的“富春山居图”。

广袤乡村,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市场要素双向流动、城乡之间流动更加活跃了。不仅是本土大学生返乡,也有很多海归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随着新技术、新思维、新人才不断涌入农村,加之形式多样的创业形式必将拉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信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期待,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作者:刘咏燕(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