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专家市县行】对接国家战略 加快建设黄石全域临空经济区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编者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临空经济区正在成为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聚合点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由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教授,武汉大学杨艳琳教授等10名专家和省社科联学会工作部组成的黄石调研组,围绕如何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建设黄石全域临空经济区展开调查研究,系统总结黄石市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主要成就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当前,湖北正积极布局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航空“双枢纽”,推进“双循环”工程,建设鄂州花湖机场,填补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示范区空白。鄂州花湖机场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将极大地带动湖北临空经济发展。对接国家总体布局,抢占临空经济发展先机,黄石确立了“四区N园”的发展布局,出台了《关于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连机场、通光谷、强轴带、集资源、突重点、带全域的临空战略。2021年5月,《黄石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正式批复。面向未来,黄石要充分挖掘政策潜力,加快建设全域临空经济区,引领和带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以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临空产业

作为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石临空经济区要以“对接临空,承接光谷,依托本地,孕育科创,新型基建,疫后风口,错位协作”为发展思路,以“高、精、尖,小、新、鲜”为产业定位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借力鄂州空港,与黄冈跨江联合,将黄石的产业优势和黄冈的空间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商贸、科创等相关临空产业,打造鄂东跨境电商示范区、临空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从全域临空视角,打造黄石港临空商贸组团、下陆-还地桥-铁山智能制造组团、临空生态休闲组团和鄂黄黄临空创新协作组团。

以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临空商务产业。以临空配套和消费提质为重点,统筹抓好新经济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着力打造临空总部商务、临空商贸会展、临空未来科技、临空科创文旅四个产业集群。用好黄石港区“全省服务业突出贡献奖”这张名片,提振黄石港商务商贸业。持续打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牌”,盘活鄂东商城等现有存量商业综合体。推进商贸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产业、品牌首店等新业态。推动“老字号”品牌振兴,打造国乒基地、文化宫等特色消费街区。壮大智慧物流、物流金融、城郊休闲“微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智慧黄石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发展康养产业,服务临空经济。

以城市更新试点建设为契机,夯实产业园区基础。2021年,黄石获批全国首批21个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之一。建设黄石临空经济区,必须抢抓城市更新试点机遇,整合闲置工业用地和工业用房,助力产业园区建设,做实园区产业。做强还地桥-铁山临空智造产业园、黄石港临空商务服务园、下陆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做优湖北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以“中国(黄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打造公共服务中心、产品展销中心、培训中心等,集群式服务跨境电商。加快建设具有保税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增强辐射服务功能,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打造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园区。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物流金融、保税研发设计业务,拓展保税检测、维修、整备及再制造等业务提升国际物流分拨功能,打造若干进出口供应链中心。

以“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为契机,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临空生态农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生命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工业物联网国家示范基地”为载体,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智能化改造工程,打造灯塔工厂、无人工厂、智慧车间,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发展。以光谷科创大走廊为纽带,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临空创新发展带为主轴,围绕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链0-1在武汉,1-10乃至1-100在黄石”的思路,重点抓好产业链的协调配套,布局建设黄石临空经济组团,建立智力共享的生态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协同的多元产业链网络,推进黄石临空经济区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同链战略,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协同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业协作发展样板区。

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为契机,建设临空经济交通物流网

构建空铁水公联运的交通大格局,重点打通对接机场、光谷的通道,结合机场高速布置虚拟空港,道路交通的布置要与产业布局协调。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虚拟空港及罗桥公铁枢纽,铁路运输接入汉新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机场、罗桥(公铁联运)、棋盘洲(公铁水联运)三大枢纽协同,构建空铁水公联运的交通大格局,形成全域临空、临港集中连片发展的大开放格局。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建成全域城际、县际轨道交通网和高效通勤圈。谋划对接武汉地铁11号线、19号线,武汉光谷经临空经济区至黄石经开区、黄石新港,沿江和新港至咸宁等货运铁路。构建高等级的干线公路网络。加快建设武阳高速、机场高速、鄂州沼山经还地桥至花湖机场一级公路,实施106国道提升,实现大冶湖高新区、黄石经开区、黄石新港和临空经济区的互联互通;打通黄石连接花湖机场的市际断头路——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开通“东湖高新-909路-梧桐湖公交换乘站-东风农场公交专线-黄石临空经济区公交换乘站-大冶和黄石”的城际公交线路。提升市域交通运输网络品质。深入落实黄石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布局“主城—一心四区”区域线,构建“主城—多镇域”复合线。打通花湖大道东延、朝阳路北延、方家墩等7条断头路,实施延安路拓宽、交通路东延以及大泉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连通张志和大道与沿山大道,拓宽黄石大道冶钢段、颐阳路陈家湾段道路,延伸桂林北路、北村一路、铜鑫路,建设石明甲路和铜冶路。加快“保安-金山店-还地桥-东风农场”临空镇群、“河口-韦源口-金海-黄颡口”临港镇群以及“汪仁-大箕铺-大王-太子”环大冶湖镇群等核心镇落与主城区的互通互联。

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为契机,构建临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

协同推进城市联动管理。一是建立协调对接机制。建立区内重大政策及项目的定期协调机制。二是强化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区内要素流动机制,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建立规划管理协调机制,加强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实施、反馈、监督。推进创新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互通、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共享互动、奖惩措施路径互通、高端人才互认互通,逐步实现“民生同保”。三是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各创新载体共建共享,推动武汉孵化平台在黄石设立分园,加快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建设,打造承接武汉创新资源的“桥头堡”。

协同推进园区共建共管。一是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强化产业空间集聚和错位发展,编制“产业发展地图”,细化各城市、各县(市)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目录和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目录,构建各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推动产业园区共建。鼓励各县区依托现有临空经济园区共建“飞地经济”园区,重点支持黄石科技城与各县(市)区以及武汉、鄂州、黄冈、咸宁甚至境外等合作共建“飞地经济”园区,构建充满活力的联动发展圈,加速黄石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执笔人:聂亚珍,湖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