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 我省百余名社科专家“沉”到基层

推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10月12日,省社科联组织的“2021省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正式启动。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全省社科界1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10个调研组,深入黄冈、十堰、恩施、黄石、荆州、孝感、襄阳等地,在企业、工厂、重大项目、工业园区等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找准定位,才能明确方向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域协同”,关键要在着眼全局中明确发展定位、确立主攻方向。

5天时间,20多个调研点,荆州调研组深入沙市、监利、公安、江陵等地的企业车间、重大项目、工业园区。在荆州调研组、荆州地方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召开的座谈会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首先谈到的就是定位问题。她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两次提到荆州,这就迫切需要荆州实现‘定位再升级’,对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走势、对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打好转型牌、荆江牌、生态牌、楚才牌、环境牌”。

恩施调研组提出,恩施州要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推进“红”“绿”融合,促进大旅游的发展;荆门调研组提出,荆门要实现“人才+文化+科技”三大创新核心要素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城市高质量发展;襄阳调研组提出,襄阳应抓住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的机遇,努力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应急救援装备产业高地……

此次省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每个调研组锁定一个地方,聚焦一个主题,“扎”到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当地的区位、科教、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和短板,从中思考和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着力点。

察实情,才能出实招

问题,从发展实践中来;研究,奔着服务发展而去。

“产业发展要站在未来谋划今天”“招商引资,也要招商选资”……坚持问题导向,荆州调研组围绕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出,要精准对接当地的资源条件、要素基础和未来方向,招好商、选优资,走出一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新路子。

在从事废旧电池和废弃钴镍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格林美调研时,荆门调研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指出,荆门要抓住时代和产业发展机遇,塑造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有机统一。

襄阳市航空航天产业底蕴深厚、技术优势明显,推动新兴产业的裂变升级引发调研组专家的深层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提出,要打通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以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新兴产业链升级。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严有为建议,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从合作用人、合作共建平台、合作攻关、合作创新四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谋发展。

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黄冈、孝感等市如何深度融入?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鄂州如何进一步创新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以山区县为主,十堰怎样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针对地方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调研组成员从实际出发、出谋划策。

“沉”下去,才有大作为

“一线的发展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社科工作者只有走出书斋,多到实地调查研究,才能避免不接地气、空对空。”荆州调研组成员、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彭定贇深有感触。

湖北是社科大省,社科研究机构多、社科工作者队伍庞大。实践证明,社科力量“下沉”,服务发展的决策咨询才能务实、管用,有针对性、有“含金量”,实现学术研究与科学决策良性互动。

“社科专家深入群众,对接社会,用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服务基层实践,这正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恩施当地一位党员干部说。

省社科专家市县行是省社科联重点打造的湖北省社科专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活动,已连续开展15届。此次市县行10个调研组将形成一系列智库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表示,全省社科工作者要继续立足湖北实际、深入基层一线,围绕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深化调查研究,与基层实践和人民群众有机对接,把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结合起来,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担当、彰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