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以精准保障纾解奔波之困

租房问题是新市民和青年人关切的大问题。日前,湖北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提到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引导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鼓励在地铁上盖物业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住有所居”是人们在城市安心生活、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成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前不久国新办举行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的一席话说到了许多青年人的心坎上。

长期以来,租房市场都存在“户型错配、价格错配、位置错配”问题。交通便利、小套型、价位低的租赁住房,让众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寻寻觅觅却难以如愿。对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青年来说,租房和通勤成本都是沉甸甸的负担,他们的合理需求和追求,理应成为城市发展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特别是在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解决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租房问题,也是在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给人们提供数量充足、条件更优、距离单位更近的房源,免去“城东城西来回跑”的奔波之累,降低“半天时间在路上”的通勤成本,仍是大中城市需要精心作答的考题。

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并非把房子建造起来就完事,还要为生活的便捷度、安全性、舒适度通盘考虑。“远”和“贵”不应成为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反复纠结的选择题,而是要想方设法让更多人能够找到既“好”又“近”的房源。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尽量体现服务对象的精准性,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安排在就业岗位和交通便捷相对集中区域,在“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中逐步提高职住在空间上的匹配度。

快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和效率会悄然带来许多改变。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有梦想、有冲劲、有热情的青年人,不用为“住有所居”发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中,释放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最终也会赋予一座城市更具活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