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Value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作者简介:易刚,林伯海,西南交通大学邓小平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756

内容提要:任何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都不能脱离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也需要通过各国家、各民族和各种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获得彰显与具体化、个性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厘清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生相伴、和谐共生。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接;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族性彰显与贡献;其三,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统一

标题注释: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邓小平故里管理局邓小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度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因研究”(项目批准号:DXPZX201515)。

原发信息:《思想理论教育》第20167期

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意义的。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在此处,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共同价值。共同价值提出的意义非凡,它是“中国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建构自己的表达方式的重要一步”。[2]但是,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这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厘清的问题。鉴于此,通过对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探究,不仅可以廓清我们思想上的迷雾,而且还可以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遵循、指明方向。

 一、共同价值的缘起、意蕴及其特质

1.共同价值的提出

为何提出共同价值?或者说共同价值提出的必要性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这是基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识。不可否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处一个世界。因此,必须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近几年来,习近平同志不断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来阐释中国外交政策、观察和处理国际事务。毋庸置疑,当前国际环境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网络信息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凸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以及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此语境下,我们实际上正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基于此,需要建立和共享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以指导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以及构建全球新秩序。无疑,这是习近平同志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的现实语境,也是“用‘中国智慧’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3]

共同价值何以可能?这是考究共同价值存在的可能性。无需赘言,在全人类各种价值观中,不仅有反映本民族、本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内容,也有蕴含人类共同诉求、共同价值的内容。作为生活在地球村中的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必然会生成一些共同的利益或需要、一些共同的价值准则或价值理念。也就是说,全人类生活的共同性,决定了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总会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共同价值。尽管任何社会的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与人的需要息息相关,但从人类学的视域观之,人类普遍遵循的共同价值至少表征为以下几个方面:生存、发展、公平、正义、幸福等。换言之,生存、发展、公平、正义、幸福等价值,与人类的共同需要和本性是趋同的,进而在一定的语境下,共同体成员是可以达成价值共识的,譬如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始终是一以贯之的。因此,公平、正义这样的价值可以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价值就是在人类共性的驱动下,生成的超越时空限制、全人类共建共享的“共同价值”。

2.共同价值的意蕴及其特质

何为共同价值?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依据我们的理解,所谓共同价值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民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念,并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民众普遍认同、共同追求并用来指导他们实践活动的价值观念。其中,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是共同价值生成的现实基础。毋庸置疑,全人类共同利益是全球化形成的基石。全球化的推进,必然使世界各国、各民族更加荣辱相生、休戚与共。由此,全球化是共同价值形成的现实基础。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价值观是共同价值生成的理论渊源。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正因如此,共同价值不能脱离特殊价值而存在,它是从特殊价值之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换言之,共同价值就是对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各国家、各民族价值观的凝练、总结、概括与提升。

基于上述阐释,我们认为,共同价值至少蕴含以下特质:一是普遍适用性。共同价值不是仅适合于个别、少数、大多数,而是适合于全人类。也就是说,它是适合于全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价值共识,而不是局限于某些国家、地区之中的。二是共建共享性。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其的参与性、互动性,它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建立、共同享有的价值。进一步说,共同价值的价值主体之间是平等的,而不是强加的关系。因此,它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4]三是开放包容性。共同价值不同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它欢迎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参与价值内容的共建,而不是封闭和僵化的。也就是说,共同价值要素的具体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至少蕴含上述特质,才能称之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否则,它只能称为特殊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接与贡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传统民族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价值观的吸收、承接和发展。换言之,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接。何以如此?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不会凭空形成,而是在继承以往全人类文明的思想资源的基础之上生成的。甚至可以说,脱离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在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乃至全人类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和基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个性),也要以各国家和各民族公认和认同的共同价值(共性)为基础,进而把民族性和世界性协调起来,把个性与共性统一起来。具体而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没有个性(民族性),就难以获得中国民众的认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满足人类共性(世界性)特征,才能赋予其对全人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置于全人类的语境之中,使之与全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本身就是在吸纳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全球视域和世界眼光,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如果离开全人类共同价值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难以占领道德制高点的,更难以引领未来世界发展方向。这正如有学者所言:“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才可以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6]为此,我们必须吸纳全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生成的各种共同价值和共同成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既要反对把西方的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也要反对把属于人类的共同价值让位于西方,努力培育既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特色,又顺应世界潮流、具备世界意义的核心价值观,即唯有“具备了普遍的世界意义,才能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具有引领和感召功能的软实力”。[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共同目标。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总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价值和社会理想。诚如有学者所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体现了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精神价值,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之前提,也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基石;“平等”是对人格的尊重,也是人类所向往的价值理想;“公正”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价值规范,也是人类最渴望的价值愿景;“法治”是对“人治”的扬弃,也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继承。更确切地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观并非是任何社会的专利品,更不能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吸纳。社会主义由于孕育于资本主义母胎中,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不能熟视无睹、完全抛弃,而只能是批判地吸收与批判地继承相结合,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扬弃”。正因如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9]在这里,邓小平所指出的主动吸纳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就包括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进行交流、碰撞,才能得以充实、提升。唯有如此,才能追随世界发展潮流,并且在此基础上引领世界潮流。如果不吸纳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与人类文明发生“断裂”,就不能占领道德的制高点,甚至被看做是异类而遭到排斥和拒绝。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族性彰显与贡献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积极借鉴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合理因素,还要进一步丰富和补充共同价值的内容,进而体现对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族性彰显与贡献。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迄今为止最高层面的社会精神形态的本质特征。无疑,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首先应该体现其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它既能代表未来历史的前进方向,又能代表人类的未来走向。譬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来源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突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瓶颈,进而成为面向人类未来方向发展的价值观。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不再是限于资本的自由,不再是限于政治和法律上保障公民权利不受干涉的消极自由,而是人民主权的自由,人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和机会的积极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不再是抽象的平等、表面上和形式上的平等,而是民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全面的实质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不是低于资本自由和个人自由的第二位的价值观,而是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公正,是位于第一位的最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不仅是保护私有财产的法治,而且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法治。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倡导的价值观,尽管有些与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有共同的概念,但却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10]基于上述阐释,社会主义语境之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超越了以往任何社会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充分显现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族性彰显和个性化推进。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等价值也体现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充实,或者说是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突出贡献。其中,“和谐”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空想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的吸收、借鉴与发展。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谐,甚至可以说追求和谐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从不同视角诠释了“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依此而言,“和谐”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欧文等探讨了未来的和谐社会理想。他们虽然没有找到实现这种社会理想的正确路径,但其思想却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来源。有鉴于此,就人类未来发展而言,“和谐”代表了未来人类的走向,反映了人类世界的共同价值诉求。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说,“和谐”理念“不仅对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而且是一个能够超越西方人权概念的更加上位的价值理念”。[11]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观也是中国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杰出贡献。我们知道,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蕴含对亲人、他人、社会、自然等的友善。善待亲人,可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善待他人,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待社会,可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善待自然,可以构建和谐的生态关系。正是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蕴涵和谐的世界观,代表人类的普遍诉求和未来走向。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实丰富和补充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在否定不完美的资本主义现实制度之后,对一种更人道、更进步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诉求和推进”。[12]

 三、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毋庸讳言,任何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具有时空的意蕴与价值,都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性、具体性、发展性,充分展现了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而言,具有特殊性和个性。然而,特殊性和个性内含着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因为普遍性和共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否则就会造成个性与共性的分裂。基于上述阐释,人类共同价值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补充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既不矛盾、也不排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同价值正好体现了个性与共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基于上述分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具体来说,至少需要从以下维度着手推进:一方面,在国内,进一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与整合价值诉求、促成价值共识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大力倡导和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与话语,努力建立中国的话语系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增强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度,特别是让国际社会认知到它与“普世价值”的区别,充分发挥共同价值吸引和感召各国和地区参与全球治理、达成全球共治的功能。我们认为,唯有通过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而为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以实现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任务。

 原文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8.

[2]钟国兴.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N].北京日报,2016-01-25.

[3][4]胡月.命运与共 唇齿相依 习近平用中国智慧阐释人类共同价值[EB/OL].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wztt/201604/t20160405_7818104.htm.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

[6][7][11][1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引领社会文明前行的精神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1,31,36,61.

[8]方旭光.认同的价值与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66.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