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促进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当前,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痛点在大龙头缺少,难点在大品牌缺乏,堵点在产业链缺失。对此,湖北要聚焦省域发展实际,突出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链这一重要抓手,促进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有机融合,进而达成从科技创新强到农业产业强的良性循环,为湖北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汇聚磅礴力量。

当前,湖北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链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科技创新成果并未有效对接农业产业链需求。科技创新追求学科导向,为科研而科研的学术化倾向仍然存在,对于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及经济性思虑较少,往往不能有效对接农业产业需求。一方面,原创性高水平科技成果对湖北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尚显不足,总体上处于少量领跑、大部分并行和跟跑的格局,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湖北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效益较低,农民增收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虽然湖北每年获得的各级农业科技成果奖励数量不少,但与农业产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相关联的定向科研、精准科研不多。二是科技创新并未形成攻克农业产业链共性关键问题的协同攻关机制。湖北农业产业链关键共性问题本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主方向。但从现实来看,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对此并未形成统一而顺畅的协同攻关机制。究其内部,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并未基于农业产业链的重大需求而去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整合研究资源。究其外部,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各自为政,缺少协同互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链二者之间缺乏能够发挥供需对接、产业指导、经营诊断、发展规划等重要功能的科技成果产业育成平台,各方在获取人才、信息、资源等过程中各有侧重而彼此脱节,相对缺乏清晰的科技创新目标,也难以形成聚焦和攻克国家、地方、行业等共性关键问题的协同攻关机制。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湖北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可从“一加强二模式三机制”六个方面发力。

加强科技与产业双链深度融合。大力整合农业产业链前、中、后三环节上的产学研优势力量,全面集聚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有效促进创新、转化、应用一体化,实现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还从农业全产业链出发,系统谋划从原料到种子、从标准化种养到产品精深加工、从市场营销到现代物流配送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转化、推广,以及相关团队和平台的建设,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以湖北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为服务对象,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探索农业产业链与科技创新链协同推进、企业与科技团队共赢合作、学科集成创新的新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形成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融入农业市场需求、龙头企业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叉融合、协同攻关的新体系。

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倒逼模式”。以市场需求“倒逼”农业产业链后端,以农业产业链后端“倒逼”农业产业链中端,以农业产业链中端“倒逼”农业产业链前端,实现从产后、产中和产前环节的层层“倒逼”,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链围绕市场需求中心运行,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立省级农业产业与科技创新协调机制。建议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由农业农村、科技、发改、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参加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深入推进“链长制”,整合科技资源,配置研发力量和项目资金,聚集优势企业、优势生产基地、优势研发力量、优势生产要素和优势政策,建立合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

创新引才育才留才机制。人才是支撑科技创新链和农业产业链对接中的核心要素。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加强合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建立科研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支撑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加大基础研究力度的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围绕农业企业需求痛点、产业空白点进行研究,凝练科学问题,解决好共性关键问题和底层技术瓶颈难题。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确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完善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打破制度藩篱,鼓励高校和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或到企业兼职,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注入持久活力。

创新补链强链延链机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信息链、金融链、政策链等融合衔接。优化创新链条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壮大科技服务业集群,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以武汉“1+8”城市圈为核心,推动区域之间“政、产、学、研、用、金”要素资源一体化流动和配置,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现代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城市群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处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