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8周年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本网讯(通讯员 黄子骄)2021年7月10日上午,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8周年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贤达楼举行。张培刚先生夫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荣誉理事长谭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戴则健,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本科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本科生院副院长刘雅然,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文华学院校长助理邓华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学生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金荣学,张老纪念视频制作者周声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全体教师,以及张培刚先生亲属朋友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崔金涛主持。

在献花环节,张培刚先生夫人谭慧女士首先在张培刚先生的铜像前敬献花篮。随后,戴则健、钱雪松代表经济学院,宋德勇、邓华和代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献花篮,学生代表金荣学、经济系教师代表孙雅、家属代表张鹃及社会友好人士周声琴也分别敬献花篮。在张培刚先生铜像前,谭慧女士表达了对经济学院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感谢,和对张培刚先生的缅怀之情。周声琴女士表示,她对张培刚先生十分崇敬,所以自发制作了张培刚先生的纪念视频,此次参加活动尤其令她感动,进一步感受到了张培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座谈会环节,谭慧女士指出,张培刚先生的著作《农业与工业化》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专著,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产生深远影响。她特别提到,对于这本著作,张培刚先生曾说过 “读书使我获得知识,了解世界,但如果没有我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没有大学毕业后六年工作的实地考察,特别是如果没有一颗始终炽热的爱国之心,我是无法写出这篇论文的。”她回顾了张培刚教授坎坷的一生,勉励年轻一代经济学者传承张培刚教授遗志,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研究,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谭慧介绍,她在张培刚先生离世后用六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张培刚画册》,并讲述了画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该画册既是张培刚先生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剪影,更是将张培刚先生作为一个丰满真实的个人予以了充分的还原与重现。

在座谈会上还特别播放了由巴曙松理事长撰写,专业人士朗读的《培刚之歌》卷首语音频。在音频中,巴曙松以深情的文字,深切地缅怀张培刚先生,并进一步指出表示纪念张培刚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严谨创新的治学作风和教书育人的大师风范,传承先生的风范,我们这一代学人责无旁贷。

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参加座谈会的全体人员集体观看了张培刚先生纪念专辑,该专辑以时间为轴,张培刚老先生生前的一张张照片展现在所有人眼前。视频生动展示了张培刚先生的一生,从在哈佛大学的求学岁月,到回国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经济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与夫人谭慧的学者伉俪恩爱终生的动人爱情。

在观看视频后,宋德勇在发言中,对张培刚老先生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表示他非常荣幸成为老师的学生并长期在老师身边工作。宋德勇深情地回忆,他对张培刚先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以下四点。一是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家国情怀;二是始终关心青年爱护学生的慈父情结;三是始终严格要求学风严谨的务实作风;四是始终以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拓精神。

戴则健谈到,张培刚先生对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在当前学习党史的同时,更应该认真学习院史,深入认识“明德厚学、经世济民”的深刻含义,今后将院史安排在经济学院的新生开学第一课中。他强调,张培刚老先生的治学与爱国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去传承和发扬,激励他们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向世界贡献讲好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们在贤达楼门口集体合影留念。

贤达楼是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内的一个新型的小型多功能学术活动平台,上世纪50年代,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华中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培刚先生曾经在此生活和工作过。在贤达楼的展示风格上,较好融合了张培刚先生和华中大经济学科的文化元素。一进入贤达楼,映入眼帘的是张培刚先生的铜像,楼内的墙面上以老照片的形式呈现了张先生的求学生活和学术成就。

据悉,当天,在红安张培刚故居也举行了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8周年活动,红安县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晓军,八里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岳光明,八里湾镇人大副主席、党政办主任张惠敏,八里镇中学校长叶春雨,八里镇中学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表达对张培刚先生的缅怀之情。

附:

纪念张培刚先生一百零八岁诞辰日之作

——“培刚之歌”片首语

《张培刚画册》是师母谭慧女士费时数载的呕心之作。武汉文学家周声华先生在观读画册后,出于对培刚先生的敬意,特地拟定文稿;并由其妹周声琴女士依据画册珍贵照片,精心制作了先生生前照片的视频专辑。专辑同时配以《真的好想你》这首动人的音乐,这为我们纪念培刚先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我对声华先生和声琴女士的倾情付出,表达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同时,遵照师母嘱托,为这个视频写段文字,以作起首。

时间,从不为任何人停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转眼,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

十年,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短短一段。

但十年,又通常是中国人在匆忙中驻足、盘点心绪与寄托情感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里面,有很多名句名篇,如乐府《木兰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晏几道《鹧鸪天》“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等。

只不过,在古人的话语中,十年之际的回首,似乎多了一点晦暗和寂寥,少了一些明亮和豪迈。而在今天,我想超越哀思和追忆,从更宏大开阔的视角来表达我们对张先生辞世10年的感受。

是的,十年之前,培刚先生离开了我们,哲人其萎,我们无比悲恸。

但十年之后,在中国大地上,在海内外经济学界中,在美丽的喻家山校园内,先生所开创的事业籍由我们一道,得以不断发展,我们又无比自豪,倍加怀念先生。

我们怀念先生,是想告慰先生,您的学术后继有人,时代的张培刚会永远活在这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大时代里。

我们怀念先生,是想告慰先生,您的伟大人格,严谨学风,崇高风范和豁达胸怀不仅让我们获益良多,也让我们的下一代——中国经济学未来的新生力量不断奋进,高大的张培刚会永远活在这个赞美崇高、颂扬美德的新时代中。

追思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正如发展永远是发展经济学的必然主题,发展就是对先生最真切的怀念。

藉先生诞辰之日,愿先生在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