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邢福义先生做客黄侃讲坛

17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福义先生做客我院黄侃讲坛,作了题为“事实胜于雄辩”的讲座。

邢福义先生指出:研究问题,不管是研究语言学问题,还是非语言学问题,都是需要事实的;理论与事实相互驱动,没有理论的牵引,研究工作只能盲目进行。反过来说,事实是“源”,理论是“流”,理论的生命力由事实所赋予。研究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理论,都不能不面对事实。任何结论,其可靠性都决定于证据的真实充足。过硬的证据,即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邢福义先生通过讨论三个具体问题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一、“我不但是个大人,而且是个人!”这个说法能成立吗?

邢福义先生通过对具体作品中的一些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许多递进复句,只要有语用需求,前后项可以倒换位置,即可以双线交互递进。但是,有些递进复句,前后项只能由此及彼,不能倒置。如第一个问题中的句子,这是一种单线递进句。邢福义先生对单线递进句的三种组构方式分别进行了详尽的举例说明,最后指出不管是谁,脑子中存放的语言信息总会有所局限。必须深入考察客观语言事实,尽可能全面地审视和观照他人的语言运用,借以弥补自己的缺漏,或充实自己的认识。引进外来理论,更需在发掘本土事实上下功夫。一篇文章,一项研究,如果停留在自己想到的几个例子上面,便有可能仓促断定,以偏概全。

二、“诞辰”的涵义,可以有变化吗?

诞辰”一词,存在古今演化的问题。邢福义先生从“诞辰日”和“诞辰多少周年” 这两个结构模式着手分析,论证了语言学家不是语言的指挥官,而是语言的解说员的观点。邢福义先生认为语言学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尽可能全面地观察语言事实,不要拘泥于古法。而且事实上,关于“诞辰”一词的使用,语言学家们已经在顺应语言的发展观和群众观了。

三、动物有语言吗?

邢福义先生认为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语言高度,来定义初始人类语言的高度,从而否定动物也可能有语言。显而易见,从非人到人,不是顿变的,而是渐变的。类人猿也不是原本没有语言,而一成为类猿人后就突然有了语言。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渐发现,动物是有思维的,同时也是有表达思维的声音和手段的。邢福义先生通过四年对斑鸠的实验观察以及一些对其他动物观察资料的搜集,逐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邢福义先生强调,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把语言学研究扩展到动物,意义要多大有多大。研究者需细心观察,耐心跟踪,弄清事实。掌握和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建立起强大的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邢福义先生认为,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在需要严肃地证明结论正确的时候,必须拿出足够的事实根据。而有的时候,却需要一种“机智巧辩”,包括所说的话并不符合事实,但极具风趣,显言者智商之高,能令人拍案叫绝。邢先生举了古今多侧面的实例。同时认为,语言研究是充满快乐。

文学院院长赵世举主持了讲座,他鼓励大家向邢福义先生学习,做学术时从事实入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甚至升华至理论。萧国政、卢烈红等语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师、研究生出席了今天的讲座。 (文:商小燕、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