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先驱者与后来人

在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有这样一所红色校园,这里曾经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培养了众多革命骨干、仁人志士,被誉为党史上的“最牛中学”。最初的革命火种究竟是如何在这样一所不大的校园中燃起,并燎原至今的?历经百年沧桑,它所继承的传统又能给予如今的教育工作者怎样的启迪呢?

专题:《是这个理》

百姓故事,理论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26期:先驱者与后来人。去探寻这所红色的武汉中学的前世今生。

红色武汉中学 回顾百年历史

一走进武汉中学,放眼望去,教学楼红彤彤的连成一片。红色是武汉中学的主色调,每一抹红色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校内有七座教学楼,其中,贤琮楼、潭秋楼、汉俊楼是以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这三位革命先辈来命名的。除了这三栋教学楼之外,还有以校训“朴诚勇毅”命名的四栋教学楼、红色文化厅、红色党建长廊和武汉中学校史馆。

1920年3月,“私立武汉中学校”在“唤民醒,开民智,救亡图存”的抱负中萌芽。一年后,这里的两位老师——董必武、陈潭秋,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期全国代表大会。后来,一大代表李汉俊也受聘到武汉中学教书。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里培养出了一批革命骨干,其中,仅黄麻起义总指挥部的10名领导人中,就有5名毕业于这里。不少师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然而,开办八年后,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桂系军阀占领武汉。这所勇立潮头的新型学校银宣传革命思想被查封停办,直到1965年重建,期间中断了37年。

培养学生领袖 延续董老思想

蒋自立是武汉中学复校后第一批教师也是全国优秀教师。在他心中,一名好的老师,不是高高在上传授知识的人,而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引路人。

为了将董必武先生培养学生领袖的思想落到实处,蒋老师推行“值周班长制”,学生每六人一组,自由组合成班委会,负责一周的班级事务,各班委会轮流“执政”,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后来武汉中学逐步确立起了“三校四制”的自主管理模式,鼓励学生成为学校、家庭和自己人生的主人,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手写十万日记 甘做学生摆渡人

蒋老师把民主自立的种子撒播在了新时代学生们的心中,而当他第一次走进武汉中学的那一年,在宜昌兴山县黄粮镇的一个小山村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马承宪。大学毕业后,他带着全村的希望走上了三尺讲台,并在万象更新的千禧之年,接过了“蒋老师”的教鞭。自当班主任以来,他把这所学校的红色故事和学生的点滴全部记录在十多万字的班主任日记里,看似是一本枯燥的“流水账”,但在这背后记录的是一个一个学生的成长。

58年前,78岁的董老业写下了《私立武汉中学简记》,记录下办校前后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和思考。或许马老师的这些满载三十多年时光的教学笔记,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历史,成为向后来者们指引方向的灯塔。

百年前,国难当头,董老和无数革命先辈奔走呼喊,肩负民族兴亡的重任,用生命捍卫信仰,以热血践行使命,又何尝不是一份深邃而崇高的爱呢?如今,在这所红色校园里,一批批教育者们继往开来,承载着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脆骨”女孩心勇毅 奋力追逐教师梦

武汉科技大学有一间特殊的学生宿舍,主人是关淑婧和她的妈妈。小关是武汉中学2020届的毕业生,出生十个月后,她就被确诊为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

在小关的书桌上放着一枚“朴诚勇毅之星”的奖杯,这枚奖杯已经陪伴了她四年,武汉中学每年都会进行评选,评选出来的同学都是被学校予以重任的,希望他们能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小关当时被评选的就是“毅”之星。

从小关有记忆开始,就是坐在轮椅上的,不能跟同龄人一样嬉戏玩耍,她就把时间全用来学习了。长时间的坐立,对她的身体是极大的挑战,脊椎压迫性疼痛和肾结石随时可能向这个脆弱的姑娘发起进攻,可是即便如此,老师和同学却从未听到小关喊痛,可见她是以多么坚强的毅力来面对这一切的。

如今妈妈和老师的这份心疼,早已变成了说不完的骄傲,小关不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坚持参加学院举办的“同心同行同成长”线上助学志愿活动,辅导偏远山区的孩子。去年19岁生日那天,关淑婧曾许下心愿,希望考上心仪的大学,将来成为一名老师。如今愿望的第一步已经完美实现,而在她原来奋斗过的地方,一些年轻的身影依旧怀瑞着朴诚勇毅的信仰,追逐着属于他们的梦。

建立模拟政协社 实践之中学真知

2016年,武汉中学成立模拟政协社,初衷是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武汉中学类似的实践社团一共有12个。在这里,同学们能走出象牙塔,从实践中学真知、练本领。

沧海横流,斗转星移,百年的承前启后、凝心聚智,百年的漫山桃李、春华秋实。百年前沉沉黑夜中的火种,早已燎燃荆楚大地。在那朗朗书声中;在一本本浸满汗水的笔记中;在每位学子秉烛夜读的光影中,踏着先贤的足迹,继往开来,明日可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要求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信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以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为阵地,打造淳朴校风,以光荣校史教育为载体,滋养学生心灵。今天的武汉中学红色基因康续传承,历久弥新,焕发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精神伟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百年武中人正以自身独特的红色文化为底色滋养,以“朴诚勇毅”校训为核心办学价值,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着教育者的一份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