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莫把“结果”当“效果”

《半月谈》通过调研发现,“说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已经成为部分干部应付式落实的“三件套”。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上学难题,却把学校建在了几公里内都没有村庄和小区的地方,学生上学普遍需要“长途”接送;每年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门花费了不少资金,但人才实际发挥多少作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却没有很好解决……工作也做了,但不是“做歪了”就是“做空了”,甚至是“做错了”“做坏了”。凡此种种,都是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如果只是应付式完成任务,不管群众满不满意、获得感强不强,那工作即便做完了,也是一张不合格的答卷。干工作,出结果是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落实有关政策和任务,关键还要把好事办好。只重视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而不总结做得好坏、有无成效,还是一种对上交差、对下应付的姿态。

结果好不好,要从成效上去检验和衡量。把“结果”简单等同于“效果”,甚至只看结果,不问效果,既容易误事,也会助长不良风气。脱离目前群体的实际需求,不顾落实后的反馈成效,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经不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要有干事的担当,也要有经得起检视的底气,主动把“结果”放在群众心上掂一掂,放在发展大局中量一量。

干一件事情,既要看苦劳辛劳,更要看功劳成效。这就要求干部做事不能只求“大概”“差不多”,而要一探“究竟”“差多少”,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效果,回应改革发展需要,回应人民群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