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让科普之“翼”更加有力

广泛普及疫苗接种方面的知识,让科普之“翼”更加有力,有利于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苗接种,有助于消除恐慌心理,克服焦虑情绪,提升人们的接种意愿,为推动疫苗接种扩面提速奠定更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样的场景曾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院士、医护专家、科普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公众传播疫情防控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回应了大众关切,缓释了公众焦虑,为普通人守好健康之门、筑牢抗疫防线注入了信心。

当前,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这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做好疫苗知识科普同样是其中重要一环。这一环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人们对疫苗的研发、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了解有限,各方面的专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科学专业知识,是重要的科学知识供给者、发挥安心稳心作用的贡献者。广泛普及疫苗接种方面的知识,让科普之“翼”更加有力,有利于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苗接种,有助于消除恐慌心理,克服焦虑情绪,提升人们的接种意愿,为推动疫苗接种扩面提速奠定更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让科普之“翼”更加有力,需要增强科普信息的丰富性、权威性。接种意愿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接种意愿变化也比较大。从当前看,影响人们接种意愿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疫情防控因素,我国采取了有力得当的疫情防控措施,所以我国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大家非常关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数据,大家考虑对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种。面对这些因素,需要发挥权威专业人士的所长,以权威信息供给对接群众的知识需求,让科普解惑、解渴,有用、管用。

让科普之“翼”更加有力,需要一体把握“说什么”和“怎么说”。说什么,即科普的内容。“互联网+”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坚持专业人士科学权威高效解读,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有助于提高科普质量,提升民众科学素养。怎么说,即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做好疫苗的科普传播,需要转变科普观念,加强创意设计、可视化呈现,不仅让人看得到、听得到,更让人看得懂、听得懂。靠得住的人说靠得住的话,确保“科普不掉线”,才能为蹄疾步稳加快疫苗接种扩面提速提供更多理性力量。

科普工作是一项细致活、耐心活。跟进疫苗接种最新进展,对接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科普需求,帮助大家理性认识疫苗,把这项工作用心用情做好,科普之“翼”就能更好助力形成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