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国 成一川:拓展大学校史文化产品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大学纷纷推出“大师剧”“动画片”“口述史”“主题展”“档案文库”等校史文化产品,将校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传播。这不仅是高校传承大学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有效举措,也是面向社会大众履行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积极探索,是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创新实践。校史文化产品如何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让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更好地感悟和弘扬大学精神,需要高校与社会各界进一步思考、互动和实践,协同开发校史文化产品,拓展产品育人功能,建好文化育人共同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高校校史是大学的文脉传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伴而生,既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又具有鲜明的特质,是大学重要的育人源泉。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以大学变迁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或者人物故事等为素材创作校史文化产品,以舞台剧、微电影、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生动诠释大学的文化与精神,并融入大学课程和文化建设,开设《校史文化》通识课。这对于广大师生校友而言,具有天然的认同、聚合和引领作用,有助于激发师生校友的深厚家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精神,进而形成教师、学生和校友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大学文化育人共同体。

一方面,通过开发大学校史文化产品,让教师准确把握大学的使命及教师的责任,自觉融入大学文化、弘扬大学精神,以实际行动阐释“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么教”;另一方面,通过系列校史文化产品创设情景育人课堂,以具有历史感的文字、画面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前人的长征”与“青年的担当”,思考“为什么而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并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知、认同和感恩。

近年来,各级各类大中小学积极探索德育一体化有效路径,开展了系列活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尚未形成长效机制。校史文化产品形成于大学校园,其创作的方式、过程及内容均具有很强的校园属性,往往在历史、艺术等领域专家的指导下由师生校友自发创作和推广,因此在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乃至美育一体化实践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育人新载体和新平台,校史文化产品创作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中小学生的兴趣所在。

大学如何依托校史文化产品,打破不同学段的校际协同壁垒,构建大中小学文化育人共同体,是深入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以大学为中心,联合附属学校、周边学校和文化特色学校,成立校史文化大中小一体化育人开放协作平台,通过联合举办校史文化体验营、合作排演校园“大师剧”、携手开展校史研学实践等多元途径,共享育人资源、健全育人机制,让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互动中一起体验校史文化、感悟大学精神、丰富艺术实践,实现共同成长。另一方面,推动大学校史文化产品进中小学“德育+美育”课堂,通过课程优化设计、学生社团联建、德育活动联办等多种方式,让校史文化产品逐步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和课外活动策划,形成系列大学校史文化品牌课程和活动,进而构建以校史文化为主线的文化育人共同体,为完善大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建设渠道和机制提供经验。

大学校园是所在城市社会的一个独特“社区”,既承载着一代代“大学人”的精神文脉,又与国家发展、社会变革、城市进步相得益彰、深度融合。作为一所大学代代师生共同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校史文化并不是大学校园所独有的,而是城市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开发校史文化产品不能仅着眼于大学校园,也要从城市社会入手,关注其社会意义。要善用社会资源,校社联动提升校史文化产品的“含金量”和“辐射效应”,协同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

城市孕育大学,校史文化产品需要城市社会文化的滋养,更需要城市社会为高校弘扬大学精神和文化提供土壤和条件。事实上,以“大师剧”为代表的校史文化产品正在成为大学与城市社会双向互动、携手共进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校社联动与协作,可为大学开发优质校史文化产品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比如城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艺术中心、艺术院校等机构,能够为校史文化产品创作提供专业支持和艺术指导,剧院等城市文化场馆为校史文化产品展示和传播提供丰富场馆资源,从而逐步形成以文化场馆、各类学校为点,以社区、街道为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大学校史文化场域,进而推动校社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提升大学校史文化产品的育人深度和广度。

大学反哺城市,服务社会建设、推动文化发展、引领社会潮流,是大学校史文化产品应有的功能。校史文化产品通过社会展示、衍生文创设计、融媒体展播等多样方式,进入社会视野和文化市场,让校史文化故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丰富人民群众生活、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实现“不言之教”,让大学精神与城市品格融合共生,从而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充分发挥大学的学科、人才、历史等多元优势,立足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和基本国情,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夏建国,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成一川,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