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绿水“兴”山

湖北兴山县地处三峡库区,是大名鼎鼎的昭君故里,也曾是省级的贫困县。借助地域优势小水电孵化了兴山的经济命脉,让一个贫困县成为了全国水电明星县,后来兴山却毅然壮士断腕,关转水电站,还水于山,还绿于民。一个个似乎反常的举动,却令人意外的收获了很多。一花一叶、半城山水,变与不变间,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去探寻着这些举措背后的原因。

专题:《是这个理》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18期:“绿水‘兴’山”,让我们跟随湖北经济学院冯连军老师的脚步,共同见证绿色发展下的兴山之变。

开辟水上致富路  村民吃上旅游饭

黄裕姣是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河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她的店名—“在水一方”源自家门口那条有名的中国最美水上公路,这是兴山县连接沪蓉高速宜(昌)巴(东)段的重要通道,全长10.9公里,其中有4.4公里建在峡谷溪流中,是中国首条水上生态环保公路。

2010年深渡河村还是个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在水上公路动工前,村民们心里没底,更多的人是对这条路的修建方案存在质疑。当年兴山县全年财政收入仅7亿多元,当地投资近4.4亿元修建公路。顶着各种质疑和压力,水上公路于2015年8月9日惊艳亮相,游龙惊鸿般蜿蜒于峡谷溪流之中,两岸青山,一湾碧水,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吃上了旅游饭。随着房屋、道路、电网、绿化的逐步完善,村容村貌也随之焕然一新。这条路彻底改变了黄裕姣和深渡河村乡亲们的生活。

创新思路谋合作  留住乡愁脱贫穷

作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如何做到既望得见山,看得到水,又能记得住乡愁呢?陈学新是土生土长的陈家湾人。过去,陈家湾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柑橘,2008年老陈回村成立柑橘合作社,想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可因为交通受限柑橘收入不理想,日子也没有多大起色。尽管陈家湾守着昭君文化的金字招牌,可村里很多人年轻人还是宁愿逃离故土去外面寻找发展机会。

怎样才能不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2014年12月沪蓉高速宜昌段开通,难得的机遇摆在眼前。借着省发改委“绿色幸福村计划”的东风,兴山县委县政府决定整合资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昭君文化为底蕴,力争将陈家湾打造成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环保、文明质朴村庄。

2015年村里成立了湖北省首个乡村旅游合作社——昭君别院乡村旅游合作社。陈学新被推选为昭君别院旅游带头人,村民以现金、房屋、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规划、改造、装修、经营、服务和结算,年底合作社进行利润分红。目前昭君别院已改造120多户民居,依托昭君文化形成了独居特色的乡村游景点。

如今,这个不卖门票的村落,将乡村游变为乡村经济,开发了手工艺品制作、电商、小吃、土特产、民宿等32个业态。截至目前,昭君别院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000万元,总共带动186人就业,人均增收3920元,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逐步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美乡村之梦。

绿水青山护生态  金山银山富乡村

兴山是全国水电明星县,曾在全国首创矿电化一体发展模式,将30座水电站划归兴发集团,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但水能的开发过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兴山有84个水电站,分布在香溪河的3条支流上,过度开发曾导致多处断流,曾经水清鱼跳的南阳河像生了病。

2017年,兴山县决定恢复香溪河流域生态,关停了包括耿家河水电站在内的4座水电站,后来6家水电站转型为供水或人造瀑布,74个水电站实施生态放流,确保不低于10%的生态流量泻放,耿家河水电站的关停吹响了保护香溪河战役的号角。

熊峰是名老水电人,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兴山多个水电站的设计施工,如何让保护生态的同时发挥小水电的功能,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呢?兴山县引导兴发集团小水电转型发展。很快,熊峰接到了转型设计任务,他主导设计了香溪河支流之一的南阳河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堰的形式,保护了河道两边农田和交通设施的安全。

曾经日渐干涸的南阳河慢慢丰润起来,一座座生态堰为河床拢住了一湾湾碧水。兴山绿色小水电建设经验得到了国际小水电联合会的肯定,被授予全国首个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兴发集团也借势而上,通过绿色小水电改造延伸出电旅融和相关产业,把香溪河打造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香溪河绿色廊道景观,依托这些景观,黄正亮和沿河的老百姓做起了小生意,不少还因此脱了贫。

2017年起,兴山实施全域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全面禁止河道采砂、景区生态开发、城镇污水处理等。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29800亩。一条路的改变富了一方,一个村的变化留住了乡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给青山磅礴生长的时间,留绿水欢腾奔流的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绿水青山将回馈给人们满满的收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