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瑶”望千年为等你

在瑶族村寨迎接重要客人的时候,会在进屋的必经之路上设置拦门酒,喝下之后,才能进屋宴饮。如今在湖北省通城县内冲瑶族村,恢复了这样的习俗。在以前村里不少都还是土墙房,道路狭窄,几乎见不到什么年轻人。现在的内冲瑶族村,一年引来上十万游客,享誉全国!

专题:《是这个理》

在幕阜深山,沉寂千年的古瑶文化,如何借助旅游,焕发新机?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如何助推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百姓故事,理论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长江云联合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十七期:《“瑶”望千年为等你》,跟随湖北大学教师万小妹的脚步,带您走进湖北省通城县内冲瑶族村。

幕阜山区 大山深处

沉寂千年的古瑶文化复苏了

“瑶人出世武昌府,满目清山四处游,龙头山上耕种好,老少乐业世无忧,千家峒里度春秋。”谁也说不清,这个坐落在药姑山下,不知名的汉族人的村子——内冲村,为何会流传着关于瑶族人的歌谣。直到2001年,此事才慢慢有端倪。

2001年10月,中国瑶学学会在湖南召开瑶族研究专题研讨会。根据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确认龙窖山千家峒能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

据通城地方志记载,药姑山古称龙窖山。跨湖南湖北两省4县,其中湖北的通城县距药姑山最近,其辖内的内冲村就在药姑山的山脚处,很有可能是瑶文化遗址的核心区。2010年,内冲村发生山体滑坡,一尊带有狗头图案的石器被冲刷出来。后来经过瑶学专家的鉴定,这尊石器是古瑶人祭祀用的石神台,这便成为了印证药姑山是瑶族故里的有力证据。随着省、市、县各级的重视与申报,内冲村逐渐从一个名不经名传的小山村,成为“瑶族故里”“古瑶文化之乡”“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基地”。2012年,内冲村被通城县政府命名为瑶族村;2016年,内冲瑶族村入选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7年,内冲村被认定为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

道路不通 留不住人

省级重点贫困村出路在何方

2007年,杨素蓉和胡新明在南京打工相识。那年春节,杨素蓉跟胡新明一起回到内冲村,见公婆。“别人最起码就是说再穷,你如果接媳妇,最起码被子有一床,他们家什么都没有。当时我就眼泪就出来了。”内冲村的贫穷让杨素蓉很是懊恼。

在内冲村,全村342户13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841人。由于深处幕阜山区,道路不通,没有产业,不少人都跟杨素蓉、胡新明一样,在外打工。作为省级重点贫困村,内冲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正在内冲村为发展而发愁时,2011年,一大批专家学者翻山越岭找到这个闭塞的小山村!通城县大坪乡党委书记吴红艳介绍,他们都是内冲村的瑶族遗迹而来。当时专家们都说,“内冲村是捧着金饭碗,还在外面讨饭吃。药姑山上的瑶族遗迹遗址,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尤其是发展乡村旅游,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随着省市县各级的重视与申报,一块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落户内冲村,为村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投资者闻讯而来。

昔日贫困村变网红村

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更有看头

乘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2018年,通城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建设指挥部,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探索脱贫攻坚重点、美丽乡村试点、乡村旅游景点相结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计划将内冲瑶族村打造成4A级景区!除了拓宽公路、完善设施、复原瑶族特色民居外,还邀请了瑶学专家作指导、专业旅游公司来合作,力争揭开古瑶文化的神秘面纱,创造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9年12月31日,中华古瑶第一村风景区开园迎客,沉静千年的古瑶文化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鲜明的瑶族建筑、具有民族特色的陈列馆、再加上瑶族的拍打舞、长鼓舞轮番上演,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沉浸在“瑶文化”的气息之中。截止上个月底,“中华古瑶第一村”开园整整满一年,累计接到游客超过1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

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的要求,在下一步的建设中,内冲瑶族村还将紧抓药姑山上的药文化,融古瑶文化、中医药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内冲村,瑶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旅游这个舞台已经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文化旅游惠民的“红利”已经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