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贤康: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全会提出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是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标准。

如何实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11月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了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窦贤康。

充分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

“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窦贤康认为,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重大判断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部署,坚持“四个面向”,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窦贤康说,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充分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人才的高度决定科技创新的高度和聚集度,人才的归属决定关键技术的归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如今面向海内外引才的外部形势更加严峻。我们要坚持引育并举、双向发力,不仅要以更开放的胸怀和更大的力度汇聚一流人才,还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立足本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要持之以恒地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窦贤康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基础科学研究薄弱。需要我们针对基础研究的薄弱环节,给予重点基础学科更多倾斜,持续加大投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制定基础科学领域科研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

窦贤康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在“双一流”建设中重点布局基础学科,通过大力实施“基础学科振兴计划”,促进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特别着力推动理学与信息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的融合,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学校将以重大科技问题为牵引,继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

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窦贤康认为,尽管中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一些领域“领跑”的转变,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隐患,科技攻关必须摒弃幻想,靠自己攻坚克难。

窦贤康说,湖北是科教大省,具有雄厚的教育和人才优势,武汉作为承载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有很好的科研基础和实力,目前已建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武汉生物安全(P4)实验室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大学正在抓紧推进武汉光源、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空天信息智能服务集成攻关大平台、重离子医学中心、国家超算武汉中心等一批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科学工程,为产出一批引领科技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