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智能:做全面融入“双循环”的坚定践行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市场形成了具有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具备依靠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经济效率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作为内陆大省的湖北,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将我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十四五”期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带来重大机遇。

充分发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品位做高、形象做美。不断强化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不断提高武汉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国际合作的层次,充分彰显湖北在全国、在长江经济带、在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优势,发挥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市场急需、长期未能解决的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关键零部件,组织政产学研用共同攻关;实施创新平台工程,积极争取再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着力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建设国内枢纽型技术转化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战略高度抓紧追赶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全力保障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营造数字经济发展氛围,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项目。发展高精尖产业,在一些关键的产业领域确保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性。充分利用交通设施便捷、发展基础雄厚、网点布局完善、高端消费业态集中、购物环境优越的有利条件,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态,拓展城市商圈,促进多样化商业业态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商贸辐射功能,打造“中部地区购物天堂”,使武汉真正成为中部地区商贸中心。推动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物流体系,构建世界级客货运枢纽平台,组建跨国物流公司,建设跨境物流机构、集散中心和电商平台,使武汉成为促进“双循环”的重要物流枢纽。

加快建立强大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部强大市场。全会提出要让国内市场更加强大,对湖北来说,目标更加具体,就是建设中部强大市场。要加大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破除制约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消除行业进入壁垒和地区经贸壁垒;扩大市场容量,促进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汉十高铁、沿江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信息、资金等要素的流通,使消费更加便利。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湖北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汽车、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更多头部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推动强链补链固链,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维护产业安全。以国内价值链为依托,既壮大湖北“链主”企业,又培育有发展前途的“隐形冠军”。梳理具备较强比较优势的产业链,通过实施产业协同延链、企业培育建链、项目牵引强链、创新提升补链、数智赋能畅链、要素保障稳链等,增强产业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参与“双循环”。坚持开放带动,顺应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新型分工,积极加入新型产业链价值链和区域供给链。推动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改革,依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国际标准,从企业开办、产权登记、国际贸易等方面,逐一对照国际化水准,实现由商品、要素流动型转变为规则、制度开放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扩大汉新欧班列等通道建设。绘制重点产业招商目标地图,加快各级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大力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信用体系,为项目投资、企业成长、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氛围。使省外企业“愿投资”“能投资”,真正使湖北成为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