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扶贫故事暖人心!

草树云山如锦绣,石栈天梯三百尺。苍茫的四川大凉山,风景优美,人民淳朴。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凉山州也打响了脱贫攻坚的总攻。根据浙江省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今年4月,德清县与凉山州布拖县俄里坪乡实施东西部扶贫挂牌督战重点结对,6月初,德清干部徐金松来到四川布拖县俄里坪乡嘎吉村驻村扶贫。

接下来,

就和小布一起品读

扶贫干部徐金松的扶贫攻坚路,

共同体会脱贫攻坚的酸甜苦辣,

了解扶贫工作中的感动故事!

“奶奶,爷爷上电视了,爷爷上电视了!”

我的老伴儿被她的乖孙子这一惊呼,立马抬头望着电视画面——《新闻联播》正在播出浙江德清对口帮扶四川布拖县俄里坪乡嘎吉村的采访报道,我站在村里新安装的粉碎机前,满怀希望地指导村民使用机器制作猪饲料。爷孙三人一起完完整整地看完报道,我的眼角竟不自觉湿润了,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今年六月。

▲《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德清扶贫工作

千里结对,主动请缨投身脱贫之战

6月初,得知县里要派人去国家挂牌督战的52个贫困县之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嘎吉村扶贫,作为一名具有29年党龄的我,第一个举手报名。

▲四川布拖县俄里坪乡嘎吉村。

成功派驻嘎吉村之后,我在窃喜之余,更多的是袭面而来的层层压力和责任。出发前,我曾连续几个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到虽然因工作能力较好,跟外来务工人员交心促膝,也让我获得过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千名好支书这些荣誉,但是面对千里之外的陌生环境,不同的民族、差异的语言、贫瘠的产业发展,自己能找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路吗?

为了打消深埋内心的疑问,我立马走访多家企业。企业知道我即将远赴千里扶贫,都纷纷捐款捐物,短短两天就筹集结对扶贫资金10多万元。

找寻希望,感悟习语挖掘致富之经

带着大家的期盼,我踏上扶贫之路。平均海拔高为2650米,建卡贫困户56户、297人,贫困发生率54.26%,传统的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是我对嘎吉村最初始的印象。

▲徐金松(右二)进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伴着晨曦和月色,从白天到夜晚,踏在积水未干且泥泞的道路,我飞速地在厚厚的笔记本上记着每一家的详细情况。

深夜里,台灯下的我反复翻看着、记录着134家农户基本情况的笔记本。怎么让当地村民尽快地、持久地摆脱贫困,我陷入了深思。突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大凉山考察时说过的一句话一闪而现:“可以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这句话启发了我,必须找到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可持续经营产业的发力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了解到噶吉村每户的养猪习惯十分传统,存在规模小而散、养殖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养殖技术落后、运输成本高等问题,而集约化养殖生猪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当我打开手机,发现俨然已经是深夜两点,但仍然阻挡不了兴奋之意,趁着黎明夜色,我把这个设想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嘎吉村党支部书记土比尔俄。

精打细算,支部结对立解燃眉之急

明确好思路,我发现要取得村民完全的信任,改变现有的养殖生猪模式,开启新型养猪模式,必须给村民实实在在的收益。

降成本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决定先从饲料下手。适应山区生猪养殖最好的饲料,应该是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和荞麦秸秆,这些在大凉山都是遍地可得的农作物,不值钱却又有利用价值。

▲徐金松(右二)和村民们聊天。

“粉碎秸秆的设备只有县城才有,我们来来回回,不光费时,更加费力费钱!村民都是以土豆饲料为主,养殖成本确实变高不少。”土比尔俄的一番话,让我一下子找到“病灶”。

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深知帮扶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心里,特别是把浙江这几年建设“重要窗口”积累摸到的有效经验传授给他们,用心用情为他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为了能够对症下药,我立马联系上了德清县虎马中环佳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我自己所在乡镇的一家私营企业,也是我带领的南舍片区联合党支部中的一个活跃分子,他们听说此事立马给添置了秸秆粉碎机。

精打细算,科学引导谋划发展蓝图

嘎吉村有150亩玉米地和 300亩荞麦地,秋收后留下的干燥玉米秸秆和荞麦秸秆,经过粉碎,每亩约能产生750斤饲料,价值在350元左右。

单单这招“变废为宝”,村里全年能增收15.7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能增收65820元,平均每年每户增收1175元,同时,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和荞麦秸秆作为饲料大大提升了猪的营养均衡度,猪的生长速度就加快了,出栏数相应也会增加。

其次,为了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性,我还帮着联系了德清县的农畜业领域专家,邀请他们到布拖为村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还帮着村支部与企业签订互助合作协议,不仅帮德清远程“带货”,还拉到了赞助——首批40头猪苗已经全部进入建档立卡户家中,也宣告着正式开启了嘎吉村的科学养猪模式。

后记: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有人问我,都这个岁数了,不远千里飞去大凉山扶贫苦吗,值得吗?说不苦那真是骗人的。最简单的一次,我们步行去村幼儿园看望孩子们,光是路上就花去4个小时。有多少次,我们累到倒头就睡;又有多少次,硬逼着自己在大雨天踏着泥泞的山路去看望仍住土坯房的农户。

但是,我和几位一起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兄弟姐妹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前方充满希望,前途光明无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必须以背水一战,攻城拔寨的决心和力度,以坚定的信念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给党和人民,给父老乡亲一个满意答卷。

《新闻联播》播送完,我过许久才回过神。看见老伴儿正看着我,露出微笑,我想那一刻她已然理解为啥我面对92岁高龄父母的嘀咕、5岁孙子要照顾的时候,还是铁了心去扶贫的初心。

作为浙江扶贫干部,我始终告诫自己不忘初心,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带过去,把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重要经验带过去,把德清争当“精品窗口”的改革实践带过去,用支部和支部间帮扶约定,用心连心的结对情谊,不断滋育布拖县脱贫致富的生命力,催生布拖贫困家庭自力更生的凝聚力!

千里督战,脱贫织梦,虽难无畏,再累不悔!吾辈必将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

一行行温润人心的文字,

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

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