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社科讲坛:领悟童话的“异”与“趣”

9月19日下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谁的荆楚社科讲坛在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如期举行。武汉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专业外语教研室主任艾险峰教授以《领悟童话的‘异’与‘趣’》为题为家长朋友们作专题讲座。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她的观点:

儿童文学:人文与人性的载体

从国际安徒生童话奖(“小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的高频词可以看出其评价标准与价值导向。其一,越来越强调突出儿童读者的特殊性,一方面注重发挥文本对儿童读者的实际功用,另一方面注重作品的可读性。其二,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成长、游戏、自然为主题,聚焦儿童的生存状态,并呈现儿童主体的建构与成长问题,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可以展示生命中的困境与生活中的苦难与危机,但更应该提供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对游戏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了对儿童天然具有游戏冲动以及儿童文学拥有娱乐性价值的认可;对亲近自然书写的选择,体现了对儿童观照自然、亲近自然的生命本能的意识,以及随着生态主义观念的普及和深入,对个体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关系的推崇。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对于多元题材与主题内容书写的提倡(不避现实阴暗面与传统禁忌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儿童认识与思考生活,找寻生命的真正意义。

童话的“异趣”:想象与幻想的空间

童话是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创作手段的非写实的文体,它具有满足愿望的功用,是对人类原始欲望的满足和达成,尤其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探索。童话的幻想性以及它能够实现与其他生命形式沟通交流的特征,用语言给儿童群体创造一种象征性的“第二世界”,是有魔力、有神奇的地方。

童话环境被虚化,具有想象、幻想的特点。现当代西方很多童话远离当时的社会与时代,童话的时空被作者进行了主观化的处理,成为作者审美理想的描绘,带有乌托邦色彩。

童话的内涵:观念与信仰的教育

教育是开蒙与启迪灵魂的行道,童话是进行儿童教育的重要的手段。透过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应向孩子输灌着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价值观,为孩子的心灵打下健康积极的底色。

童话故事向孩子展现出一幅幅奇妙瑰丽的超现实世界画面的同时,也给孩子留下不少的困惑与恐惧。在孩子对周围的世界还缺乏充分认知与理解的情况下,需要成人的引导来完成对童话故事内涵的充分认识与把握,以汲取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成分,在千事生蹊,万物有灵的童话世界中感受善与恶、明辨正与邪、区分虚与实、经历勇与懦。作为家长,读懂故事的内涵与深意,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让童话成为生活的信仰,成为存储起来冬日里享用的暖阳。

继专题分享之后,现场的家长及教师朋友们以童话文本《莴苣姑娘》为例作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和热烈的交流。就文本解读的角度而言,有的人将自己代入了童话中孩子,有的人代入了成人;就文本解读的时代而言,有的人回到过去,有的人则立足当下;而就文本解读的态度而言,有的人表露出对人物审视和批判,而有的人则怀着对角色的理解与包容。

随后大家还围绕“童话的异趣”的主题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探讨,谈及了日常孩子对故事的选择,不同年龄段阅读故事的方式以及家长对孩子作教育引导上的侧重等问题。

针对大家的探讨和提问,中心发言人艾险峰教授作了回应、解答与深化。此次的活动让现场的家长及老师更加明确了童话的意义与价值,了解了童话的特质与内涵,认识了正确解读和发掘童话故事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本期活动虽天公不作美,然来者未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