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许家山村:红竹小镇铺就乡村振兴路

承载记忆的许家山政治夜校。通讯员供图

藏品丰富厚重的许家山文博馆。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袁盛文 、张德  、陈钰)位于蕲春西北部的许家山村,与浠水县洗马镇毗邻,是一个“鸡鸣闻两县,户居一村中”的边陲小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45户,1045人。9月14日,笔者获悉,近年来,立足于挖掘乡土文化、完善乡村治理、布局产业引擎,该村趟出了文化小镇建设的新路子。

厚植文化强内涵

“以人为本、以竹为景、以红为魂”,是许家山红竹小镇最为突出的文化特色。

该村着力打造美观实用、功能完善、百姓欢迎、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通过村庄湾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风貌协调统一,避免乡村景观城市化。依据农耕文化记忆,该村投资200万元,对村庄整体风貌、建筑风格、村口标识、节点小品等进行创意设计,“原始作坊”“农耕馆”“民宿馆”“德耕园”等自然风光嵌入乡村。同时,该村发掘本土竹文化,投资240万元,打造出“诗画竹林咀”“翠竹园”“修竹园”“劲节园”“清风园”等景观;发掘徐向前、刘邓大军率部在当地的战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史料,投资160万元,在群众集聚的一、二组恢复“政治夜校”“红色文化长廊”“叶家花屋”“垸史记忆”等红色文化符号,普通的农房开始变得“有故事、有温度、有韵味、有传承”。

在许家山文博馆,古朴厚重的藏品以实物方式呈现,连缀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成为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和游人参观热门景点。负责人许震说:“建这个文博馆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因为它凝聚着传统优秀文化、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记忆,既凝聚了人心,又塑造了灵魂。”

“宜居、宜乐、宜看、宜游”,许家山村跃升为远近闻名的“四宜”美丽乡村。相邻的浠水县清泉镇、洗马镇、蔡河镇、白莲镇等地和县内单位多批次组织干群慕名前来学习取经,有的活学活用交流探讨,甚至在许家山就地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许家山干群关系融洽,文化挖掘透彻充分,一景一点充满和谐,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美丽乡村的样子。”

干净整洁的许家山村组湾落。通讯员供图

许家山美丽乡村因地制宜。通讯员供图

乡村治理优环境

乡村要美丽,乡村要振兴,治理需先行。

2018年10月,胡仕如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村干部,她深知村里外出务工的多,村庄环境整治“欠账多”,村集体经济仅依靠豆制品厂、驾校场地等租金,年收入2万余元。“有机会,一定要改变许家山现状!”她暗下决心。

一任接着一任干,她带领许家山村两委一班人,在群众集中居住点配建便民超市、乡村大舞台、卫生室、电商中心等基础上,注重完善农村新型社区服务功能。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配套后盖房、先地下后地上”原则,该村统筹推进农村交通、自来水、生活污水、垃圾、电力、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改房改水改厕、通路通电通讯、治污治脏治乱、添树添景添色”。

2019年,该村通过实施村庄改造工程,拆除杂乱建筑、旱厕陋棚57处,新建当家塘2口,硬化循环路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实现联通相邻的浠水县洗马镇1.2公里道路全线刷黑。

老村支书许寿全坚持每天一早就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庭院景观引得村组群众纷纷效仿,自发组织开展“六清六洁”比学赶超,带动乡村文明蔚然成风。“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经过一番精心打造,变成了舒适宜居的乡村美景。现在我们房屋整齐划一,公路畅通无阻,环境优美如画,日子越过越好!”老党员叶俊华、许丰华谈及改善环境整治给带来的变化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兴旺奔富路

如果说环境治理让村里注入了“魂”,那么产业发展则让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根”。围绕产业发展,许家山村以产村融合为路径,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安居乐业,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胡仕如发动干群建言献计。目前,该村盘活面积14亩的村办厂区资源,招引苏翔宇、夏细池等能人,投资兴办宇润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坤翼电子厂,发展特色产业。

据了解,仅上述两个项目,村集体就年新增租金收益9.6万元,还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80余人。许和启、许小伟等脱贫户说:“都是咱农村人手头干得了的活,家门口每个月也能拿到手两千多块。”

该村还发展起光伏产业基地,为许大寨、许彰友等12户群众稳固了收入;米粉加工厂和现代化制衣厂预计建成后,村集体年收入将突破30万元,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在五一畈,该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群众融入到产业链中,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户全方位增收。

“一垸一品味,一组一特色”。许家山红竹小镇正以点带面,逐渐铺开,崛起为蕲春美丽乡村精品村、精准扶贫样板村和产业发展龙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