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静: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讲好抗战的历史

在迎来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各大影视平台陆续展播了一批抗战影视剧。在展播剧中,《地道战》《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经典抗战老剧依然热度不减,受到了不少平台的青睐,也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它们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守卫河山而前仆后继的英勇无畏,为了追求和平而百折不挠的顽强品格,为了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这些作品抓住了凝结在抗战故事里的抗战精神,谱写出了一段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击中了观众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从而引起了强大的共鸣,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创作出了经久不衰的影视佳作。

而近些年来,一些同样以抗战为背景的影视剧却遭到了不少诟病。比如,被网友们吐槽最多的“手撕鬼子”“弓箭打落子弹”等桥段,不仅有违常识,过度的娱乐化也削减了先辈们艰苦抗战、攻坚克难的不易。当对手遭到了矮化和弱化,英烈们的奋不顾身也就无法得到体现,战争中惨痛的付出和巨大的牺牲也无法凸显。这些罔顾历史、随意戏说、趣味低级的“雷剧”,或许曾经短暂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但观众对它们的关注,不过是因为调侃、因为批判,甚至是因为气愤,几乎得不到认可。而这样的“雷剧”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检验,最终,都因为胡编乱造而被观众丢弃,被市场淘汰。

从大家的一捧一踩之间,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观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抗战剧。大家想看到的,是能够真实反映历史、启发思考、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抗战剧,观众可以透过剧情走近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认识和熟悉那些大义凛然、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通过知晓国家的过往而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抗战剧也应该客观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痛,展现出先烈们保家卫国、抵抗外辱的血泪与艰难,从而警示今人珍视和平,友好共处。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抗战是一段由中国人民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承载着先烈的英勇,展现着民族的精神,铭刻着和平的珍贵。记录和拍摄这一段历史,也一定要心怀敬畏,深入了解、摈弃浮躁,拍出历史的深度与厚重,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和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提升文化创作的水平,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