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牵紧产业扶贫“牛鼻子” 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每年养牛卖牛达6000多头,带动4个镇(办事处)的30个村300多户农户养牛致富,他就是宜城“牛人”王国庆。

摸着石头过河 抱成团儿发展

王国庆的国庆农牧有限公司位于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桐树村,走进企业,仿佛置身于牛的海洋。一群群壮硕的牛儿正在天然牧场里欢快地吃草,不时传来“哞哞”的叫声。

2003年,王国庆受到正在养牛的大哥启发,对养牛行业进行了深入学习考察,先后贷款近百万元,买下2000多亩地,从山东、河南等地先后购买了105头杂交种牛开始喂养。

经过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发展,王国庆拓展市场,成立了公司。到2014年,国庆农牧公司占地1万多亩,养殖肉牛、种牛1300多头,养牛年纯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获得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为带领群众共同养牛致富,2009年12月,王国庆又注册成立国庆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免费为社员提供养殖技术、卫生防疫和运输等服务。

合作社成立后,村民由于不了解这项产业而不愿加入。王国庆逐户走访,耐心劝说,最终吸纳5家农户成为社员。“我想先把这几户先带动起来,其他人看到效益后,自然会跟着我养牛。”王国庆告诉记者。

2011年,王国庆主动找到南营办事处万洋村村民杨才青,邀请他加入合作社,并借给他50万元发展养牛产业。后来,杨才青养殖规模达到80多头,年纯收入也在20万元以上,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康户。

随着社员们发展得越来越好,合作社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今,国庆养牛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99户,养牛规模达到5000多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社员户平收入50万多元。

不遗余力帮扶 变着法子支助

8月11日,正在国庆农牧公司务工的桐树村脱贫户李生本告诉记者:“要不是王总,我哪里会有今天?”

59岁的李生本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不仅没有劳动能力,而且看病吃药支出很大。自公司成立起,李生本就在公司实现就近就业,每年三四万元的工资,让一家人宽裕了不少。

2017年下半年,积累了多年养牛经验的李生本,和王国庆交流了自己单干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得知李生本连一头牛都买不起,王国庆心疼了,就送给他8头牛养殖,等挣钱了再还本钱。

“当时就想,能帮一把是一把,万一他亏了,我就不要本钱了,没想到他三年就回了本。”王国庆说。

针对另外一类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王国庆实行“代养分红”的模式帮扶,公司负责提供种牛、技术、场地等所有费用,村民只需投入一万元,就可以长期受益,年分红至少1500元。

65岁的毛德久就是“代养分红”的受益人之一。2010年儿子意外去世、儿媳改嫁,老两口带着孙女生活,日子十分窘迫。2017年,毛德久投资了一万元,每年都能拿到分红。“‘代养分红’基本没有风险,都是王总对我们贫困户的照顾。”

第三种模式是与贫困户合作分红。村民自愿入股,与公司合作养殖,按比例出资,再按比例分成,村民参与受益,但也要承担风险。

2018年,毛德久拿到1500元分红后,立即办理贴息贷款8万元,以合作分红的模式继续与公司合作。去年,毛德久还清8万元贷款,公司还给他分红3500多元。

“帮扶贫困户对公司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好事。每年我从外地进种牛回来,运费都要花几百万元,现在我直接从当地村民这里购买种牛,他们可以多挣一点,我也可以节约点成本。”王国庆告诉记者。

致富不忘乡邻  真诚回报社会

致富后的王国庆并没有忘记乡邻,而且真诚回报社会。

2013年8月,王国庆投资20多万元,修通了从南营街道至黑石沟林场的一条4公里长的水泥路,一举解决了五连、桐树、南营三个村3000多村民的行路难题。

为解决桐树村群众吃水难问题,王国庆还投资56万元,请襄阳地质大队在七组打了三口深160米的水井,解决了周边120多户600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2014年11月,王国庆投资13万元,新修了黑石沟水库到桐树村八组的4公里路面。当年12月,他又投资10多万元,对万洋村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解决了村民因电压不稳造成电器损坏的烦恼。

2016年,王国庆积极响应宜城市委、市政府“禁烧秸杆 变废为宝”的号召,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买了多台收割机、脱粒机、打捆机,免费为农民服务,回收秸秆喂牛。

王国庆还拿出近20万元用于捐资助学和救济贫困家庭。先后拿出300多万元用于修路、打井、变压器增容改造和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群众一致称赞。

“我总想,企业做得好还不算本事,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造福一方百姓,才算实现人生的价值。”王国庆说出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