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好一幅“富春山居图”

在梅雨淋漓、枇杷黄熟的5月,当三都村一落入记者眼中时,惊艳之感油然而生:远山如黛,近水清涟,花木扶疏,白墙灰瓦。

▲秀美三都

三都村位于黎川县潭溪乡南部,距离县城6公里,辖23个村小组,村民568户2650人。

这个村子大而美。刷新的马头墙高低错落,房前屋后花草相依,曲曲折折的水泥路绵延至各家门前。

这个村子古而美。三都有千年历史,一座黄氏家庙和另一座朱氏家庙见证了其历史的悠远,老巷的青石板路刻印着村子当年的繁盛。

▲三都村历史底蕴深厚

这个村子文而美。黄氏家训、黄城书院、报功祠、理学传芳、永济仓……足见三都之文韵。

也正是因为村子的老而大,亦有破落与旧烂,遂定为省级“十三五”贫困村。这几年来,该村在脱贫中,规避一拆了之,而是修旧如旧,或新旧合为,整村清新且古雅。

在推进脱贫时,始终把村庄整治作为重点,而且是高起点、高目标。聘请浙江省设计公司对三都村进行规划设计,以“两街”(主街、老街)、“五园”(家园、菜园、花园、果园、游园)建设为主题,高标准规划了污水管道、强弱电下地、休闲广场、主街和老街两条景观道路,一所新建小学等;在村庄周边规划了花卉园、菜园、果园等乡村特色农业设施,并要求花园果园不能种菜,确保五园的整洁有序。现在,三都村电网改造、交通通畅、互联网覆盖、安全饮水等比率达到100%。

▲一幢两进三厅的古民居成了村史馆

整合资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要求,把三都村打造成了一个宜居宜游的“小桥流水人家”。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百年祠堂、老宅进行修缮改造,保护利用,所以,一幢两进三厅的古民居成了村史馆,村史馆既展现江南农村的发展脉络,也有三都村的红色史迹。另一处古民居则打造成数字影院和数字书屋等。对现代小洋楼的打造,增设马头墙,白壁灰瓦,毫不违和。街头巷尾的宣传栏、标语、图画,也体现三都村的乡风文明。村头标语“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全村的目标,而老街的标语口号很“古老”,大多出自《论语》《尚书》《孟子》等,文气十足。

▲整村清新且古雅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三都村现有贫困户51户165人,现已脱贫48户162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需要一个好模式、好办法。为此,三都村建立了“十大扶贫工程”对冲贫困。产业扶贫(烤烟种植450亩、木耳3万筒、竹荪30亩,产值20余万元),奖补“增收激励”12户,享受光伏扶贫5户,产业入股分红收益24户,折股量化26户,另外在黎川五圆科技物化资产10万元,年分红8000元;安排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就业19人;同时县外转移就业39人,享受交通补贴和就业奖补;县内就业37人,享受就业奖补资金。

对于贫困户朱文贤来说,“连心”小分队带给他的4万元贴息贷款就像“及时雨”,使得他扩大了鸡鸭的养殖规模、购买了种猪、建起了猪圈。他对记者说,以前是因为小孩车祸导致负债累累,现在通过政府各项好政策不仅要脱贫、增加收入,还打算在县城买套房子。贫困户吴成荣的两个孙子,教育的精准扶贫使其双双进入高等学府就读。

▲烤烟大丰收

驻村第一书记吴亚明说,一个村真正脱贫要靠产业。三都村的集体收入依赖烤烟及木耳去年达10万元,今年又增加了烟叶种植300亩,依靠山林资源,发展艾草、菊花等特色农业种植,2020年村集体收入可达30万。

在产业的支撑下,

三都村将行走得更远、更实、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