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不绝志!爱拚才能赢

“我最喜欢做事赚钱,最讨厌打麻将和闲玩!只要有工打,我就来劲了。边吃药、边劳动。累了,就地躺着歇会,有劲了接着干。6点起床后下地种植,8点赶到工地打工,下午工地下班后,又下地管理自家稻田。一年四季起早贪黑。我要拚命干,才能养活一家3个病残人啦!”

7月29日,曾患肺癌的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贫困户陈伦安说。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同样种田,我去年赚了6万多元,还学到了一门致富手艺。这得感谢孝感市住房和建设局驻村工作队长陆艾华和孝南区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长刘红华。”

市区工作队陆艾华和刘红华帮陈伦安种地

陈伦安今年58岁,2015年患肺癌动过手术,妻子患智力三级残疾,儿子智力二级残疾,一家三口仅靠低保和种点口粮田过日子,生活十分艰难。

2018年底,为帮他摆脱严峻困境,市区工作队到陈伦安家走访,得知陈伦安有种植水稻的专长,对陈伦安做思想工作说:扶贫必须扶本,除了政府“输血”帮助外,主要依靠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收赚钱,才能甩掉穷根。

工作队鼓励他种植附加值高的优质稻“黄毛粘”。

陈伦安当时根本不相信:“我种了一辈子田,从没见过种田能赚大钱,只够养家糊口就不错了。”陈伦安理直气壮地说。

为打消他的顾虑,工作队将他带到陡岗镇香润公司参观学习种植、销售“黄毛粘”的经验,了解市场行情,让他开阔视野,转变思想观念。

市区工作队轮流帮陈伦安分析市场销售和成本收益,他思想上有些触动,但另一个问题来了,武庙村的土壤、气候、水利条件是否适合种植“黄毛粘”?

为确保万无一失,工作队邀请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汤俭民实地考察,确认适合种植,他这才放心了。

“黄毛粘”不同于一般的水稻,生长周期长,对水源要求高,武庙村是有名的旱包子,为解决这一难题,2019年初,工作队将水利建设列为优先建设项目,先后硬化水渠2100米,挖塘24口,打深井4口,对泵站进行维修,改善了生产条件。

在工作队的引导下,陈伦安2019年流转土地30亩,他一边吃药治病,一边起早贪黑,搞好田间生产管理。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增加收入,陈伦安将其亲戚家的旋耕机借来耕作,同时为村民耕作,只收取成本费。

陈伦安驾驶旋耕机

2019年3月,他在田间劳作时,不慎将脚扭了,他忍着疼痛,一直到将田全部耕完,秧苗下田成活后,6月份才去动手术。刚出院未完全康复,又到田间除草、打药。

为减轻他家的经济负担,工作队联系区农科所送“黄毛粘”种子350斤,工作队帮扶化肥1500斤,多次邀请农技专家汤俭民到村,从下秧、栽植、除草、杀虫、灌溉、收割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确保了30亩“黄毛粘”丰收,产量达每亩900斤以上。

陈伦安在田间劳动

陈伦安为黄毛粘销售发愁,工作队主动帮助找单位和熟人购买,打开销售渠道,同时引导他闯市场自销。去年,他家种植的“黄毛粘”全部销售一空,增收6万多元,彻底甩掉了贫穷的帽子。

陈伦安在自己种植“黄毛粘”增收后,不忘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种植,通过送种籽、传授技术、聘请劳务等方式,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种植“黄毛粘”的热潮,30户农户、贫困户种植“黄毛粘”,面积达100多亩,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武庙村的一个主导产业。

为回报社会,今年疫情期间,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冲锋在前,主动协助村“两委”宣传防疫知识,为村民测量体温、代购物资、义务值守卡口达50多天,为武庙村评为无疫村作出了贡献。

陈伦安克服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在尝到产业致富的甜头后,继续开拓増收门路,今年,在去年种植优质稻30亩的基础上,又承包鱼塘28亩。虽然今年有疫情影响,但陈伦安充满信心,高兴地说:“今年的种植、养殖及打工收入可达到10多万元。”

陈伦安在工地打工

“人穷人病人残不可怕,只要志不穷,人不懒,精神不衰,凭自己和勤劳的双手苦干,完全可以脱贫致富。”

陈伦安说:“最大的压力是没有工打。最大的希望是多活十几年,用一双手,养活一家人。”

采访陈伦安后,笔者眼前、心中时时出现这个1米8肤黑大汉的身影和忘病苦干的拚命精神!被他感动!催人奋进!为他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