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个岗位专招高校毕业生 271个驻村工作队保春耕 武汉一揽子举措保民生

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同时拿出25万个就业岗位,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工作,线上线下配合招聘方式,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保障武汉市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启动价格调节机制,维持物价稳定;分类施策帮扶困难群体,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分片开展服务督导和督查检查,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武汉,正在因地制宜采取一揽子措施,坚定不移抓好民生保障工作。

招聘搬到云端,校企开行就业“直通车”

今春以来,武汉高校一边战疫情一边稳就业,为毕业生开通“云就业”模式,毕业生待在家足不出户便可找工作。

“经历1个多小时线上面试后,期许已久的‘通过’二字从线上传来,宅在家忐忑1个多月的心终于平复下来……”3月20日,武汉轻工大学2016级本科生张小磊,在湖北荆门的家中经历完一场特殊“云面试”,一家专业对口、在食品行业排位靠前的企业录取了他。在上学期末,他也经历三场面试,但这次视频面试最为特殊。

首次把招聘全过程完全搬到“云端”,对师生都是一个全新挑战。武汉轻工大学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充分利用湖北91wllm(湖北高校就业网络联盟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毕业生信息,引导用人单位进行线上招聘。

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张荣堂院长介绍,受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该院制定了以时间为轴来推进就业工作的“作战图”,搭建一网一群一班两责任人平台,全方位推进“互联网+就业”新模式。

泰康集团将招聘全搬到网上。招聘负责人雷婷今年收到湖北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及家属简历220份,已发放34份录用通知书,全是采取“简历筛选—线上笔试—远程面试”三个步骤完成。

与此同时,4月8日,教育部还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48对高校结对帮扶。首要任务,就是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

留住百万大学生,全年筹集25万个岗位

武汉地区现有各类高等院校83所,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约有31.7万,较去年增长9.3%,毕业生人数规模创历史新高,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4月2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全市各类国企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60%比例的岗位,专门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并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高校毕业生入职的前置条件。

通过全市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吸纳储备一批高校毕业生。调动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积极性,对吸纳2年内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含非武汉地区院校毕业以及非武汉市户籍人员)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并按单位实际缴费金额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全年筹集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

另外,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2020年和2021年,按照现有社区规模,每个社区补充1—2名高校毕业生。还扩大面向武汉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招募规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三支一扶”岗位增加至500个。将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范围扩大至事业单位、高校、各类创业园区和基层社区,新建实习实训基地300家、就业见习基地100家以上。对见习期满留用见习人员达到50%的单位,2020年12月31日前,将其阶段性见习补贴标准由原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提高至100%。

根据全省公务员扩招计划安排,武汉增加2020年全市公务员四级联考、选调生招录计划规模。2020年、2021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

同时,也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将市级优秀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助标准,由每年3—20万元提高至3—30万元,优先推荐上述项目入驻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配备创业导师进行跟踪辅导、对接服务等等。

首场现场招聘会,3500余人当场签约

和大学生就业一样,社会求职者也开始盛行远程面试、网上签约。

截至4月26日,武汉市人社局打造的“云招聘”服务平台一组数据显示:“春风行动”等网络招聘会192场,9300余家次企业参加招聘,发布岗位信息达24.7万个次,网站注册求职者11.45万人,14.78万人浏览招聘会信息,3.9万人通过线上求职面试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从疫情影响延期复工,从线上复工和逐步线下复工,企业招聘没有停歇。爱康医疗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紧缺互联网医疗、医疗经营类人才。这位负责人希望通过举办医疗互联网专场招聘会等方式,联合业界同行走出去招聘。

为助力全国专项招聘行动,武汉市搭建的“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会场”平台,于3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提供线上招聘和其他人力资源服务,发挥我市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行业集聚的优势。平台上线以来,产业园网络招聘活动效果逐渐显现。

4月21日,武汉组织了2020年复工复产企业首场现场招聘会,281家企业参会,3500余人现场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上汽通用、烽火科技、高德红外等281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首场招聘会呈现“岗”比人多,求职者可以从容挑选。

武汉古河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日本独资公司,招聘主管易经理介绍,此次需要招聘作业人员150名左右,工资待遇为税后4500—5500元/月,办理五险一金,还有带薪年假、过节福利等,“公司今年搬迁的江夏厂区,急需新招一批工作人员,目前缺一线工作人员。”

批发市场减免进场费“菜篮子”供应没断档

在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蔬菜、水产品、粮食、食用油、干货等经营户均在忙碌。该市场行政总监郑荣秀介绍,保市场供应,疫情期间,蔬菜经营户一直没有歇业,市场减免了进场费。

作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来前来采购批发40%为省内各地市州,另外60%覆盖全国。现在受到影响,以省内及周边省份客户为主。

4月20日,常年批发多达100多个品种的继光蔬菜商行老板余英萍介绍,刚刚从海南进了一批毛豆,还有山东寿光的茄子、黄瓜、西红柿、苦瓜等新鲜蔬菜,目前销售情况确实下降了,“与一些大型酒店还没开业,以及学校还没复课,也有很大关系。”

余英萍全家1994年开始从事蔬菜批发生意,2004年进入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已经有26年新鲜蔬菜批发生意经历的余英萍,今年像往年一样,春节期间也没有休息,和30多位员工一直在坚守,“我们保城市菜篮子供应,不能断档。”

受疫情影响,今年蔬菜的价格相对比较平稳。余英萍说,比如去年的毛豆批发每包200元左右(40斤),今年在80元左右,“之所以还便宜些,与农民种植的毛豆没有及时卖出去有关系。”

为了确保武汉市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维持物价稳定,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也及时查漏补缺,加强价格监管,对重要商品保供稳价等等,同时还对市场监管工作数据、资料做到详细存档、统筹,确保有据可依、有案可查,公开透明。

帮贫困户酒坊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没放松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

4月25日凌晨4点多,江夏区安山街红灯村24岁贫困户柯进早早起床在自家酒坊忙碌。4月初酒坊复工后,生产出的首批200斤纯手工谷酒,已经全被老客户们买光,“鄂州一位客户,一次性又订购了新酒200斤,这段时间挺忙碌的。”疫情发生以来,村两委和工作队,一直关心着柯进家的情况。允许复工复产后,工作队返村后又积极帮助酒坊办理相关手续,尽快恢复生产。2015年,柯进家被确定为国家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父亲早年去世,爷爷年迈,母亲多病,哥哥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虽然家庭不幸,但几年来,柯进一直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努力奔跑。通过帮扶,柯进家2016年实现脱贫。2017年,柯进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通过江夏区公开招考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从爷爷手上正式接过家传谷酒古法酿造手艺。

现在,柯进成长为江夏区原浆酒酿造工艺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申请注册“安山柯家酒”品牌,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解决了生产资金问题。无任何添加纯手工艺酿造的谷酒,通过朋友圈推荐和网络销售,积累了一批老客户。“我现在也在直播带货。”柯进说,今年订了个小目标:在工作上争当先进,在经济上,除去完善酒坊设施和家庭开支,每个月争取能存5000元钱,“把小额扶贫贷款还清,另外把前年家里新建的三层房也想装修下,全面小康要有新气象。”

新洲区李集街建新村村民熊常东曾因病致贫。2003年,他从榆树高处摔下导致右腿骨折,影响劳动能力。为治病,欠下6万多元债务。从2015年开始,市农委、武汉农投公司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后,把熊常东家列入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他家有一口占地8亩多的鱼塘,新洲区卫计委、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多次上门对口帮扶和养殖技术指导,免费提供鱼苗,送去养殖书籍。2016年起,他家的鱼塘产量上升,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增产增收。5年精准扶贫攻坚期间,熊常东不幸多次罹患重病,针对其病情及相关治疗费用,市农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家争取政策兜底,尽心尽力一帮到底。

全力以“复”,“战疫”“战贫”。按照市扶贫办部署,我市271个驻村工作队返岗后,迅速投入到防疫情、保春耕、复产业的双线作战中去,为贫困户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