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90后护士进入咽拭子采样队 与病毒较量,挺在最前沿

从1月22日至3月1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作为发热病人定点医院的武汉市七医院,整整50天。一支由中南医院护士组成的发热门诊咽拭子采样队,战斗在与病毒较量的最前线。7名组员中,5人是90后。截至12日,该小组累计采样7000余例。他们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向险而行。

坚定地完成使命

3月12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武汉市第七医院时,护士杜少霞正为一个病人做采样。

患者坐在椅子上,头微微后仰,脱下口罩,张大了嘴。杜少霞用压舌棒固定住他的舌头,然后用棉棒一样的拭子越过舌根,到咽部收集黏膜细胞。虽然,杜少霞的动作尽可能轻柔、快速,但拭子在咽部后壁上的反复擦拭,还是让患者呛咳起来,点点飞沫溅到杜少霞的面屏上。

“别人给我采样都没有感觉,你怎么采这么深?差点把我弄吐出来。”患者抱怨。

“采样深入一点,是为了保障您标本的质量。您放松一点,我们再来……”1995年出生的杜少霞,工作起来绝不含糊。

随着疫情好转,如今前来发热门诊采样的人越来越少。可在开诊初期,七医院日发热门诊量超过1300人次,杜少霞说:“过了这一关,今后我什么都能承受。”

“刚来的那几天,人太多,一个接一个,来不及想害怕。最多的一天我们共采集了800多份咽拭子标本。”杜少霞介绍。

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经过多方调查和沟通,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杜少霞和同事们很快建立一间单独的咽拭子采集室,逐渐理顺标本采集流程,改善了门诊患者的聚集情况。

这个平时喜欢唱歌、运动和逛街的女孩说:“既然选择了应战,就应该坚定地完成使命。”

耐心地跟患者沟通

记者采访时,一名中年男士在门口来回踱步了很久,迟迟不愿踏入采样室。

细心的护士梅池当即喊住了他。原来,这名男士CT检查正常,需做核酸进一步检测筛查,但他认为核酸采集室空间狭小,进出多为疑似或确诊发热病人,风险高,担心摘下口罩会被感染。

梅池耐心解释:“放心吧!我们这里空气消毒机一直持续工作,核酸室通风情况很好,如果您还有担忧,可等我准备好后再取口罩。”随后,梅池当着男士的面,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又将采样室进行消毒。

这名男士依旧有些害怕,深呼吸多次后终于慢慢摘下口罩。可每当梅池把采样拭子伸进他口腔,他都会用舌头顶住并往后退缩。见重复操作多次不成功,梅池说:“没关系,你试着坚持一次,不然越往后你会越难受。”终于,在他再次张口后那一刻,梅池迅速放入采样拭子,并不停地鼓励他:“坚持,对了,很好!”

顺利完成采样,男士离开前向梅池敬了个礼。

快速地一气呵成

29岁的李相林,是采样组唯一一名男护士。他坦言,到采样室支援前,自己也曾担心风险,但看到前辈们都义无反顾,还有那么多无助的病人需要帮助,他鼓起勇气请战:“我没负担,让我上!”

工作中,一个4岁小女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个小孩戴着帽子、口罩,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父母带她进来时,她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泪珠在眼睛里打转,强忍着没有哭出来,孩子很乖很懂事,让人心疼。”李相林弯下腰安慰小女孩,教她先戴着口罩练习深呼吸,孩子很配合地练习了两遍。“我再让她摘下口罩,然后用最快速度一气呵成完成采样,做完后立马让她戴上口罩避免暴露。”

李相林说,孩子父母再三感谢自己,没让孩子遭罪。他感到很温暖,默默祝福这家人“平安”。

“那晚下班后,我从医院徒步回住处,那些沉重的、温暖的、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回放。我相信这一切终将过去。”李相林说。

3月12日,杜少霞在为一名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