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谱写青春战“疫”之歌:我们已是能担当的一代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习近平

红日初升,雏鹰飞扬,羊城青年,初露锋芒。在这场全民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广州90后、00后活跃的身影。他们中有的随队驰援湖北,英勇战“疫”;有的奔波千里,回穗志愿服务;有的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给居民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有的自筹15万元医疗物资支援一线;有的守护国门,保旅客平安。他们用自身的勇气和才华展示了90后、00后的担当,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战“疫”之歌。

▼▼援鄂护士 ▼▼

体重不到45公斤,搬起人生首个氧气罐

“在意外的时间,想去做一件自认为无比正确的事情。”

1996年出生的何丽娜,是南方医院口腔科一名护士,也是除夕夜驰援湖北的广东首批医疗队中最年轻的队员。队长郭亚兵教授、李利护长在小汤山抗击“非典”的那年,她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她没想到有一天,也能和这些心目中的“英雄”战斗在一起。

“听队友说,我可能是省队首批队员里年纪最小的一位,我没有考究过,Z因为我觉得年龄根本不是问题,‘00后’都成年了,‘90后’早就是能担当的一代了。”何丽娜说,到武汉将近50天以来,被无数人问过,为什么这么“勇敢”,而她觉得,这只是“在意外的时间,想去做一件自认为无比正确的事情”。“我可能经验不够丰富,但我能吃苦,所以我来了。”

一人搬起氧气罐

何丽娜出生在一个“医学之家”,她觉得自己做了护士,“是受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影响”。这位平时没事爱逛街爱看电影、身高160厘米体重不到45公斤的“娇弱”小女生,在汉口医院病区值第一个班时,和很多护理人员一样,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动手搬起了人生之中第一个氧气罐。何丽娜说,以前搬过最重的东西是给饮水机换桶装水。没想到有一日,她还能搬动比这个重十倍的氧气罐。

喂患者吃汤圆时想起奶奶

为了这件“无比正确的事情”,她无法兑现好好陪自己的奶奶过年的承诺,和很多队友一样,年夜饭也没吃上,还得瞒下奔赴前线一事,以免老人担心,哪怕最后老人家还是知道了。何丽娜也只能藏起心里满满的内疚。

元宵节那天,医疗队为患者送上了汤圆,陪他们过节。一位老奶奶躺在病床上,由于家人都被感染患病,无法照顾她,何丽娜于是端起碗用汤勺喂她吃汤圆,看着老奶奶吃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奶奶,眼睛一下就湿润了。她在心里跟病床上的这位“奶奶”说,“快快好起来,你的孙女等你回家呢。”

也曾闪过写遗书的念头

虽然年纪小,但来到了一线,每个人都是战士,何丽娜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位置。在护士长李利的眼里,何丽娜性格温柔、做事比较细致。

何丽娜还有一位特殊的“战友”,那就是她的未婚夫张煜。同为口腔科护士的张煜,在正月十六追随她来到湖北,驰援荆州洪湖。他在日记中写下深情:“哪怕离你近一公里,也是更近。战斗,我们在一起。我期盼着与你相见,等待着春暖花开,再回到繁华热闹的广州。”

“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们也一样需要面对,就算用尽全力也只能无奈告别的时刻。难过之后,继续鼓励自己坚强。”何丽娜说,知道有不少医务人员不幸感染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她也曾在某个瞬间闪现过写遗书的念头,还偷偷跟弟弟交代,万一有什么事,请弟弟一定要照顾好爸妈。不过,这也只是转瞬的念头。因为在忙碌的日子里,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感性”。

▼▼国门卫士 ▼▼

遇到疑似病例,撤下同事自己处置

“这正是我们应该站出来、顶上去的时刻!”

“ʻ非典’发生那年我还在上小学,那时候的我们倍受保护,这次抗疫,轮到我们‘90后’来成为保护者了!”这句话,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广州海关广为流传。白云机场海关的旅检关员、“90后”唐书俊带领着小团队,在卫生检疫第一道关卡上抵挡外来的风险。“这正是我们应该站出来、顶上去的时刻!”唐书俊说。

凌晨采集疑似病例样本

凌晨3:45,随着一架柬埔寨入境航班在白云国际机场落地,对讲机里响起同事的呼叫声:“航班上一名旅客有武汉居住史,现场排查发现有发热症状。”航班间隙在休息室和衣而卧的唐书俊瞬间清醒过来:“你先撤下,我马上到场处置!”随意用冷水洗了把脸,他立即上岗,迅速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引导旅客佩戴好医用防护口罩及乳胶手套后,将旅客到负压排查室。面对旅客的恐慌情绪,唐书俊一边耐心安抚,一边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复测体温、采集咽拭子、采血。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他满身大汗,护目镜里的视线不时模糊。

等他完成取样,按照生物安全规范操作流程,将样本交付送样人员转送实验室检测时,医院的120救护车也到达了航站楼。清晨6:15,救护车离开后,他开始进行全方位自身严格消毒,消毒剂刺激的味道让他精神一振。走出消毒室,对讲机再度响起——出境航班第一个小高峰到来,卫生检疫岗人手不够——他迅速赶到海关旅检通道,调配人手、指引旅客填报健康声明卡、解答咨询、测温分流,投入新的战斗。

被旅客理解和信赖很欣慰

由于自己是护理学专业出身,唐书俊总是冲在最前线,做最危险的采样工作。航班间隙,他也经常组织大家探讨如何加强防护,如何降低风险。在唐书俊看来,海关人以前和埃博拉、鼠疫等杀伤力更强的传染病都打过交道,心理抵抗力很强,“当然也跟单位给我们做好保障有很大关系,大家都觉得,组织关心,群众信任,我们必须‘不辱使命’。”

令他感到欣慰的,越来越多的旅客对海关人的理解。“有时候难免会遇到脾气比较急的旅客,不耐烦地抱怨排队时间长了,总是有其他旅客劝说他们关键时刻要多理解,都是为了大家好。”唐书俊说,听到旅客们说“他们多辛苦”“穿着防护服又闷又难受”的时候,心里很开心,“相信经过这一次疫情,我们将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退役军人 ▼▼

在隔离点骑车,去超市给宝宝买尿不湿

“若有战,召必回,是每个退役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涌现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生力军——退役军人志愿者,他们中以22岁左右的小伙子居多。这群“90后”“00后”用行动,不断刷新着大家的认知。24岁的陈志坚是其中的一员,为了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腰椎上至今仍留有4枚钢钉的他从上海打“飞的”赶回了广州。

打“飞的”回广州担任志愿者

去年9月,从军5年的陈志坚退役返回到家乡。今年1月26日,他赶去上海和女朋友团聚,准备陪她好好过个年,待正月初七开工后再返穗。1月27日,永和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向全街退役军人发出了志愿者招募通知。“看到通知后,我当即就在微信上报名响应号召。”陈志坚说服女友后,取消了原来所有的行程安排,购买了1月28日的机票,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广州。考虑到他腰椎受伤不能提重物,街道安排陈志坚到街道设置的集中隔离点值守。

集中隔离点配有6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值,每班2人8小时。“他因为腰疼不能睡隔离酒店的床,被安排在10时到20时上岗,但他主动提前2小时上岗,推迟2小时下岗。”街道武装干事说。“其他志愿者值夜班,挺辛苦的,我特别过意不去,就想着多干点活。”陈志坚不好意思地说。早到的那段时间,他帮忙做好前一晚收住人员资料的登记工作。除了安保巡查、消毒、清运生活垃圾等工作,他大部分时间当起了“跑腿小哥”,负责为收住人员取送餐食、代购生活物资。一次,一位小宝宝的尿不湿用完了,陈志坚二话不说,骑着车匆匆赶去附近一家大超市购买。

聊天安抚隔离小伙

隔离点202房曾经住着一位湖北来穗的小伙小彭。他是应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返工的技术人员,虽然没有发热和干咳等症状,但出现了腹泻。“小彭才21岁,独自出来打工,因为症状加上被送到集中点隔离,他非常害怕也感到委屈。”陈志坚说。小鹏的情绪一度崩溃,经常让陈志坚给他买东西。陈志坚第三次给他买东西时发现了不对劲,立即隔着门陪他聊起了天。

“我是在武汉读的军校,所以湖北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刚开始,陈志坚从湖北的风土人情说起,和小彭拉起了家常,“都是年轻人,很好找话题,每次聊天基本都要超过半小时。”陈志坚说起了自己的经历。“虽然隔着门,但从语气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趋于稳定,心态阳光了很多。”

细心的陈志坚还发现小彭的肠胃很差。从“陪聊”的那天开始,陈志坚请自己的爸妈每天在家做饭时多做一份,送到隔离点来给小彭吃。这样的“住家菜”和“陪聊”持续了近十天。14天隔离期满,办妥相关手续后,陈志坚送小彭返回公司。一路上,小彭不停说着感谢的话。“若有战,召必回,是每个退役军人的使命和责任。”陈志坚说,“钢钉虽在身,但只要人民有需要,我随时准备奔赴任何战场。”

▼▼义捐老师 ▼▼

她只身为广州,带回13箱抗疫物资

“真的很累,但是每次想起都会自豪地流眼泪。”

历经11天的时间,异地带回价值15万元的物资,冯佳欢一路奔波辗转护送到广州,并且在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把全部防护物资送到了一线抗疫人员的手里。这位90后的广州体育教育者说,希望广州早日恢复美丽、恢复热闹;希望大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

一路走来“险象”环生

冯佳欢十几天没有好好休息过,直到所有的防护物资都到了一线工作人员手里,她的担心才卸下来。“筹集物资前到物资落地这半个月,真的很累,但是每次想起都会自豪地流眼泪。”

2月21日上午,冯佳欢和朋友潘仁军、江斌、郭颖涛、雷俊毅向海珠区人民政府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赠防护物资。在此之前,冯佳欢已经把一部分物资第一时间捐赠给了滨江街街道办事处和滨江派出所。有关部门了解到她的事迹,特意邀请她给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

“一直到刚才,我还去银行办理汇款手续。因为旅游地的朋友为我垫付了资金,我要还给他们,这才算是完成了所有事情。”记者了解到,从1月31日到2月12日她回到广州的最后一刻,她都还在打包行李,前后11天时间都在忙着寻找物资、购买物资和打包物资。

原来早在2020年的春节前,冯佳欢就买好了机票,准备去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1月31日她却在旅游地从家人那里得知疫情,随后就拉开了一场采购防控物资的颠簸之旅。

防护物资装满13个行李箱

冯佳欢在海边小镇的一个药店,买到了仅剩的100个3M口罩,她和老板商量可否帮忙再多进货。

药店的老板和儿子,还有他儿子的四个大学同学帮忙全城搜集物资,第二天就找到1000个口罩。“他觉得我一个女孩子这样做会很艰难,所以尽全力帮助我,不但帮我找物资,还每天来酒店接送,衣食住行全包”。

十多天下来,冯佳欢身边还多了一群萍水相逢的友人帮忙,合力购买到总价值10多万元的防护物资,装满整整13个行李箱。

好事总是多磨。在他们筹集到第一批物资之后,所有飞往广州的航班都停飞了,于是他们计划绕路回来。然而,他们又发现,由于中途有海关明确规定一人不能带超过500个口罩,13个行李箱如何出关成了难题。

冯佳欢紧急联系上了一家航空货运公司,一番沟通后,他们答应腾出位置,让冯佳欢的13个行李箱直达广州。“他们答应我的那一刻我哭了,那一下我真的没办法控制我自己。就是觉得这么多人爱我、帮我,让我圆梦”。

性格开朗的冯佳欢,其实一开始就知道,疫情之下物资奇缺,更不要说带回广州。但是从她开始做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我做事情的风格就是这样,无论多大的困难,都只是想办法朝目标解决,不言放弃”。

“晚上8时的广州,却比以往凌晨3点还安静。看到这种场景我真的挺难过的。我做这些事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尽力,早日战胜疫情,早日恢复大广州往日的热闹。”

▼▼外卖小哥 ▼▼

每天连轴转十几小时,为医院送去热腾腾饭菜

“我们送外卖大家更安全。”

同在广州打拼,90后的李天鹏、殷世坤,00后的容其浩想不到,因为疫情,他们作为快递员奔跑在战“疫”一线,每天连轴转十数小时,往返各个社区,给街坊家中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

不送外卖大家出门易感染

2000年出生的容其浩是记者采访的快递小哥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人小工龄却不小,他做外卖骑手已经有两年了。与往年春节憧憬回家过年不同,随着疫情蔓延,今年容其浩与同事们主动取消了休假,为市民配送生鲜、蔬果及生活用品。为何如此决定,容其浩用坚定的口吻告诉记者:“如果我们不送,大家出门更易感染。”

往年春节,广州大街上人丁稀少,也是外卖配送的低谷,但是今年却不同,容其浩说,这段时间不仅订单量增加了,每单的东西也比以往多。过去每单一两袋东西,现在基本都是三四袋,因此同事们常常连轴转十多个小时奔跑在大街上。

医务人员留言感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广州地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来自盒马广州合一国际店的快递小哥殷世坤可谓是近期除医务人员之外,到访该医院最多的人。

去南方医院,怕不怕?面对记者的提问。殷世坤爽快地答道:“不怕,因为每次到医院门口,均有工作人员给自己测体温,而且是送到外科大楼一侧,采用非接触式提交的方式提交物资。”

而最让殷世坤难忘的是,在奔波于医院的时候,医务人员说的一句话给了他春天般的温暖:“谢谢你送来急需物资,你也要注意防护保重自己。”

把餐送上战“疫”前线

1月31日,当听说要给中山三院感染科的医护人员送免费爱心餐的时候,25岁的外卖小哥李天鹏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下来。中山三院也是广州地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感染科无疑是最危险的地方。

李天鹏说,他一直在坚持送餐,即便后来医院的爱心餐不送了,他一直都在坚持送别的订单,始终坚守在岗位上。5~6单直接送到医院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李天鹏记得,每次前来拿外卖的护士都不是同一个人,而接餐的护士每次都会很礼貌地告诉他,“饭菜真好吃”“你今天辛苦了”,而李天鹏通常的回答则是“我不辛苦,你们最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