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高工志愿者:我只是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中的一颗螺丝钉

“我是雷神山医院授予的第25号‘荣誉员工’!”3月3日,中信工程设计建设公司高级工程师彭波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语带自豪地说。

彭波系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农历正月初一下午,他接到武汉市城建部门负责人电话,当晚便赶到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成为较早进场的志愿者之一。

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

彭波作为医院项目建设指挥部设计技术组组长,协助指挥长统筹协调项目的规划方案、工程设计、设计衔接现场施工等技术管理工作。

他带领团队组织设计单位研究,于1月26日凌晨确定了项目规划和平面布局、功能分区。

1月27日中午,确定场平破除、沟槽开挖、管网布置方案,保障施工单位一边调集设备进场,一边开始现场破除作业,“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

建设思路随即确定:工厂定制、现场安装,医疗隔离区采用混凝土基础+集装箱房的建设方式,现场拼装标准化预制单元,既可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也能满足快速施工要求。

经报请指挥部研究同意,项目采取设计出图指导施工、设计变更由设计人员现场确认后立即实施的“战时创新”模式,高效协同推进。

1月28日中午,突然接到上级指令,医护保障人员设计人数要增加700。彭波组织专业设计团队,1小时踏勘项目区域所有可用地块,2小时提出选址建议,5小时提交新增720个床位的初步方案,当晚报请指挥部决策后,不到24小时提供了完整的平面布局与基础处理图纸,新增医护区保障区快速开工建设,最终与病区同步交付。

为医护人员搭建衣物晾晒区

建设现场,几十道工序齐头并进,存在大量同一作业面、多专业交叉施工的情况。同样,彭波带领团队坚持“战时状态”解决“战时问题”,通过高密度巡查发现问题——紧急磋商措施——现场实施落地,这种状态从项目开建一直持续到2月8日首批病区交付。

施工单位反映,项目北区主通道宽度不足,大型运输车、吊装车辆错车困难,影响集装箱吊装效率。彭波团队立即与技术团队协商,确定合理压缩建筑占地的方案,将通道从原来的7米拓展到16米,大大提升通行能力,还可以穿插安排半幅路面硬化施工,保障了建设工期。

考虑到传染病医院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不会使用标准配置的公用洗衣、烘干设备。彭波团队立即安排技术团队与施工单位协商,为医护人员搭建了832平方米的衣物晾晒区。

按照专家意见,协调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在每个病区增加淋浴间、增加脱隔离衣、防护服空间,连夜为医用物资仓库铺设防尘地胶,为后期污染控制和卫生健康提供了更高标准的保障。

不断参与巡查、协调、会商、研讨,每天彭波在现场要走两万步以上。

彭波回忆,项目现场高峰时约有14500人,他每天跑现场,组织会议交流、技术研讨,几乎每天都只睡几个小时。其中,2月7日是彭波45岁生日,也在建设现场忙碌中度过。

这不是他第一次“逆行”

2月13日,结束在火神院医院的工作,彭波回到家中,开始自我隔离。

“2月14日那天,一直没有外出的女儿忽然高烧39度,持续到15日下午才退烧。”彭波坦言,当时他很担心,生怕是自己感染了传给孩子,在忐忑不安中煎熬了3天,幸运的是,女儿是感冒了,很快康复。

“我只是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中的一颗螺丝钉。”彭波说,他在武汉出生、长大、读书、工作,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武汉能够早日好起来。

2月22日,作为全程参与建设的志愿者,彭波被雷神山医院授予第25号“荣誉员工”胸牌。

其实,这不是彭波第一次“逆行”。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彭波赶到位于雅安市汉源县的武汉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负责建设计划与综合管理,坚守汉源县55天,亲历6.8级余震,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并荣获“住建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